河间府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升瀛州置。治河间(今市)。宋、金属河北东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改为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为府,仍治河间市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阜城、故城诸市、县以东地。属京师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。辖境缩小,约当今河北任丘、肃宁、河间、献县、泊头、阜城、景县、东光、吴桥、故城,山东宁津等市、县地。属直隶。1913年废府留县。
北宋大观二年(1108)升瀛州置。治河间(今市)。宋、金属河北东路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改为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为府,仍治河间市。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海河以南,山东马颊河以北,河北任丘、肃宁、阜城、故城诸市、县以东地。属京师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升原河间府境内的天津卫为直隶州。辖境缩小,约当今河北任丘、肃宁、河间、献县、泊头、阜城、景县、东光、吴桥、故城,山东宁津等市、县地。属直隶。1913年废府留县。
官署名。明初置,掌四川食盐生产、税课、行销之政。设提举一人,从五品;同提举一人,从六品;副提举无定员,从七品;及各井盐课司、各盐仓大使、副使等职。
1705—1758清山东昌邑人,字坤载,号研农,别号玉楸子。诸生。曾因庸医误投药而伤目,因而发愤学医对《素问》、《灵枢》、《难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玉函经》等皆有注释。著有《黄氏医书八种》。
①清苏州踹坊稽查人员。踹坊为管制踹匠,除包头外,复于每坊设管帐一人,专司稽查,名坊长。凡踹匠投坊佣趁,必经其盘查来历,填明册籍,方许入坊。坊内踹匠实行五人连环互保,一人有事,四人同罪,日则作工,夜则关
明湖广应城(今属湖北)人。诸生。杀县令投张献忠,以善撰文稿,足智多谋,备受信任。曾被明军俘虏,囚襄阳。崇祯十四年(1641)被张献忠救出。后任中书舍人。
唐武德四年(621)置。旋废。万岁通天二年(697)复置。长安中废开元十八年(730)又置。治富林县(今广东云浮市西南)。天宝、至德时曾改为云浮郡。乾元元年(758)移治铜陵县(今广东阳春市东北)。辖
明代由朝廷赐予龙虎山(今江西贵溪西南)道士张氏(汉张道陵后裔)的世袭封号,全称“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领道士张真人”,正二品。洪武元年(1368)始封。隆庆间革真人称号,只称提点。万历时复旧号。清初
宋朝廷禁止有关官员会见宾客的制度。如县令、知州、通判非假日不准出谒;在京台谏、侍从以上,假日准许受谒,但不许出谒;大理寺官员则既禁止受谒,又禁止出谒。
清代耕种八旗井田之无业旗民。雍正二年(1724)于新城、固安试行八旗井田制。选无业旗人一百户往耕。每户授田一百二十五亩,其中私田百亩、公田十二亩五分、庐场圃地十二亩五分。官造庐舍,给耕牛、种籽。公田所
官署名。简称燕京行省。设于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掌管中书财赋刑名,管辖各路宣抚司。设丞相一员,平章政事二员,参知政事一员为行省官,下设左右司郎官、都事、提控令史、左右房省掾等职,择士人充任。仍设
①《三国志·张鲁传》称,东汉末年天师道首领张鲁在汉中通道上置义舍,又于舍内置义米、义肉,行路者可量腹取足。②西晋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负担之土地税。《晋书·食货志》称:“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,户三斛,远者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