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元量
宋末元初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大有,号水云。宋咸淳进士。原为南宋宫廷琴师,元军下临安,随恭帝及后妃北上,留大都,供奉帝后。时文天祥被俘,监禁狱中,他常去探望,两人以诗唱和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得元世祖许可,为道士,离大都至江南,结纳抗元志士,在浙、赣一带鼓动反元。与谢翱友善,翱作《续琴操·哀江南》,歌颂其抗元活动。晚年居杭州为道士。工诗,有《湖山类稿》、《水云集》。
宋末元初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大有,号水云。宋咸淳进士。原为南宋宫廷琴师,元军下临安,随恭帝及后妃北上,留大都,供奉帝后。时文天祥被俘,监禁狱中,他常去探望,两人以诗唱和。至元二十五年(1288),得元世祖许可,为道士,离大都至江南,结纳抗元志士,在浙、赣一带鼓动反元。与谢翱友善,翱作《续琴操·哀江南》,歌颂其抗元活动。晚年居杭州为道士。工诗,有《湖山类稿》、《水云集》。
1256—1301元大都(今北京)人,字伯机,号困学山民、寄直老人。官至太常典簿。善书法,与赵孟頫齐名。草书名声尤著,存世墨迹有《渔父词》、《透光古镜歌》等。作画亦秀韵。能诗文,著有《困学斋集》、《困
亦称陷马坑。阻敌前进之设施。掘地为坑,深约四尺,宽取便,上架木棍,草土棚覆,宛如荒地。坑内下铁蒺藜、鹿角木、枪、竹签、毒药之类,敌陷入,人马俱伤,伏兵可擒。可为营防,可为埋伏。
即“云峰胡先生文集”。
北宋庆历八年(1048)所置河北四安抚使路之一。治真定府(治今河北正定县)。领真定府,邢、洺、相、赵、磁六州兵马。辖境相当今河北阜平、行唐、藁城、宁晋、广宗、邱县、肥乡、临漳等市、县以西地区及河南安阳
书名。撰者不详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十五篇,列于儒家。原书久佚。清马国翰考《管子·内业》内容与他篇不相类,认为《内业》古有成书,而管子述之,非管子自作。并辑《内业》一卷,见《玉函山房辑佚书》。梁启超亦
?—411东晋范阳涿县(今河北涿州)人,字于先,小名元龙。孙恩妹夫。出身士族。从恩起兵,恩卒,被推为主。朝廷欲安抚东上,命为永嘉太守。元兴元年(402),三吴大饥,乃自临海(今浙江临海东南)入东阳(治
新莽货币通称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莽即真,以为‘劉’字有金刀,乃罢错刀、契刀及五铢钱,而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品,名曰宝货。”据传,周景王时所铸大钱上之文字为“宝货”,王莽法古改制,因而名之。
?—1402明应天溧水(今属江苏)人,初名德,字德洪。洪武进士。太祖为改名。历官至兵部左侍郎。惠帝即位,进兵部尚书,与黄子澄同参国政,建削夺诸王之策,先后废周、代、湘、齐、岷五王。建文元年(1399)
北宋王安石变法时,反对者造为朝廷有“三不足”之说,即天变不足惧,人言不足恤,祖宗之法不足守。熙宁三年(1070),神宗闻陈荐言,知有此说,以问安石。安石否认有此主张,并对所谓“三不足”者发表自己的看法
①(?—1243)元畏兀儿人。初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必阇赤,后奉命从成帖木儿治理玉龙杰赤(今土库曼斯坦库里亚乌尔根奇),又从定呼罗珊(今伊朗霍腊散省与阿富汗西部)之乱。元太宗四年(1232),成帖木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