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月体
唐周昉善画佛教菩萨像,以所绘“水月观音”像最著名。张彦远称其“菩萨端严,妙创水月之体”。敦煌曾发现过几幅“水月观音”,观音多坐石上,体态丰厚,衣褶简劲,足踏水中莲花,全身或头部绕光背,若有所思。或取如水中映月之意,名曰“水月观音”。这种表现手法,即称水月体。
唐周昉善画佛教菩萨像,以所绘“水月观音”像最著名。张彦远称其“菩萨端严,妙创水月之体”。敦煌曾发现过几幅“水月观音”,观音多坐石上,体态丰厚,衣褶简劲,足踏水中莲花,全身或头部绕光背,若有所思。或取如水中映月之意,名曰“水月观音”。这种表现手法,即称水月体。
地名。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哈隆格乃峡谷口。为贯通阴山南北的交通要冲,汉曾筑塞于此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朔方郡:“窳浑(今磴口县西北土城子古城),有道西北出鸡鹿塞。”《汉书·匈奴传》:甘露三年(前51)匈奴
清代军机处之别称。
书名。近人章炳麟撰。九卷,叙录一卷。章氏早期代表性的学术著作。撰于清光绪十七年(1891)至二十二年。是书承乾嘉汉学传统,将《左传》与周、秦、两汉典籍进行比较研究,发疑正读,在考订诠释《左传》古字古言
宋代炼铁竖炉。一座。高约4米,直径2.5米,有一定的炉身角和炉腹角。筑于断崖上,上层平台积存大量矿粉和炭屑,下层平台四周有许多炉渣。1976年河南安阳铧炉村发现。
陶瓷名词。形容瓷器的胎极薄,似乎纯以釉汁制成,是一种经精心加工到几乎无胎的瓷器。明永乐年间的甜白瓷胎骨稍厚,称为半脱胎。成化时期,瓷器胎薄如竹纸,称为真脱胎。隆庆、万历时期一些民窑也能烧制出脱胎瓷器,
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静乐县西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晋惠公未立时,谓公子絷曰:“中大夫里克与我矣,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”,即此。
即“举状”。
科举考试用语。清制,各省学政三年任内要巡回各府、直隶州进行科考、岁考及院试。除以其驻地衙门为该地考生的考场外,其余各府、直隶州皆设有考棚,学政分期前往考试,称为“出棚”。
1241—1322宋末元初婺州浦江(今属浙江)人,字韶卿,一字景山。以恩授容州文学。宋亡不仕,隐居仙华山。善诗,多写亡国之痛,风格苍凉。著有《存雅堂遗稿》。
在今四川越西县南小哨一带。明万历中建昌酋据相岭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