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法
《商君书》篇名。记述商鞅与甘龙、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。商鞅提出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”,认为如能强国利民,可以“不法其故”,“不循其礼”。并以“三代不同礼而王,五霸不同法而霸”为历史根据,反驳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”的守旧观点,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。篇中所述变法思想,后为韩非继承发展,对后世影响甚深。
《商君书》篇名。记述商鞅与甘龙、杜挚关于变法的辩论。商鞅提出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必法古”,认为如能强国利民,可以“不法其故”,“不循其礼”。并以“三代不同礼而王,五霸不同法而霸”为历史根据,反驳“法古无过,循礼无邪”的守旧观点,从而促使秦孝公决定变法图强。篇中所述变法思想,后为韩非继承发展,对后世影响甚深。
阶官名。金代置,为内侍阶官,属二十五阶之最末一阶,秩从九品下。元沿置,属十四阶之末阶,从八品。
科举和选举官员考试过程中,为防止考官作弊而实行的一项措施。宋代始行之。淳化三年(992)省试,翰林学士承旨苏易简等权知贡举,锁宿尚书省,不回私宅,避免亲友请托。大中祥符四年(1011),规定省试、解试
西汉置。治今河北清河县东南,为清河郡治。东汉省。隋开皇六年(586)又更贝丘县为清阳县。治甘陵城(在今清河县西北),属清河郡。唐永昌元年(689)徙治孔桥(在今清河县西南)。开元二十二年(734)徙治
周代国名。即“巢”。
官名。北宋初,皇帝选三班使臣以下或内侍武士亲信者为卫士,以防不虞,赐佩带櫜鞬及御剑,称御带。咸平元年(998),改称带御器械,选诸司使副充任。掌轮番宿直,或出领外任。景祐二年(1035),令以六员为额
官名。战国楚置。《史记·樗里子甘茂列传》:“(苏代曰)今公与楚解口地,封小令尹以杜阳。秦楚合,复攻韩,韩必亡。”
金太宗加给北宋徽宗赵佶的封号。金灭北宋,俘掳北宋徽宗、钦宗二帝,天会六年(1128)送至上京,封徽宗为昏德公,徙置韩州(今辽宁昌图北八面城)。 十三年病死。熙宗皇统元年(1141)改封天水郡王,棺柩送
古代在官府牧场劳作的差役。专事牧养、繁殖马牛等事。唐代又称“牧子”。
官名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少府属官有东园令、丞。颜师古注:“东园匠,主作陵内器物者也。”即制作皇室丧葬用器,如棺槨、明器等,称“东园秘器”。东汉沿置。西晋改属光禄勋,后不复见。
隋室韦五部之一。在北室韦北,依胡布山住,当在今雅玛岭一带。人多于北室韦,用桦皮盖屋,余俗同北室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