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斗鸡三配

斗鸡三配

斗(鬥)

生物术语。见于清乾隆五十二年(1787)抄本《鸡谱》。此书强调选种选配对斗鸡良种培养的重要性。认为只有通过所谓“三配”,即“头嘴之配、羽毛之配、厚薄之配,方能补其不足,去其有余,得其中和。意即要根据头部、羽毛、骨肌特点,视具体需要,选择相应的母鸡和公鸡进行交配。例如“头嘴之配”:若雌鸡之头,脸宽、头方、皮厚、冠平、嘴相微觉弯者,必宜凹鼻、翘嘴、冠凿之雄鸡配之。”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鸡的遗传变异和良种培育的研究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铨量

    宋代新任知州、通判上任前,皆赴京朝见皇帝辞别。四川、两广去朝廷远,特免赴京朝辞,只赴本路安抚制置司,令精加铨量,察其人物,核其功过,若确能任使,并非昏缪老病之人,则准予之任。

  • 古代历法中一种较长的时间单位。汉初古六历以十九年为章,章有七闰,四章为蔀。经一蔀之后,冬至、朔旦再次相会于某一天夜半,这一天称新蔀的“蔀首”。蔀的概念古代使用不多,如见于北魏张龙祥、李业兴等所编《正光

  • 临淄

    即“临菑”。

  • 合刺乞塔

    又译合剌乞答、哈喇乞台。合剌,蒙古语义为黑,即黑契丹。辽代西迁后,北方各部称西辽为哈喇契丹或西契丹。金朝统治下的契丹人也称黑契丹。

  • 鹿茤

    古部落名。即东汉初住在不韦(今云南保山市东北)、巂唐(今云南云龙县西南)二县边地的所谓“附塞夷”。建武二十三年(47)遭哀牢王贤栗攻击,被并。后无闻。

  • 青海骢

    古代青海地区育成之良种马。《隋书·吐谷浑传》:“青海周回千余里,中有小山,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,言得龙种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,放入海,因生骢驹,能日行千里,故时称青海骢焉。”对当地马种的改进起过一定

  • 乐史

    930—1007北宋抚州宜黄(今属江西)人,字子正。南唐时,任秘书郎。入宋为平原主簿。太平兴国中,以现任官举进士,授武成军节度掌书记。五年(980),赐进士及第。历三馆编修、直史馆,数任知州。为官颇以

  • 王侍郎奏议

    书名。清王茂荫著。十一卷。其门人易佩绅于光绪十一年(1885)刻卷一至卷十于四川,嗣于光绪十三年又补刻卷十一于苏州。所收为咸丰元年(1851)至同治元年(1862)任御史迄侍郎期间奏议。书中有多篇论及

  • 安州

    西魏大统十六年(550)置。治安陆县(今市)。北周大象初改为郧州,不久复名安州。唐辖境相当今湖北安陆、云梦、应城、广水、孝感等市、县地。北宋属荆湖北路。宣和元年(1119)升德安府。

  • 科车

    古代车的一种。《宋书·礼志五》:“又车无盖者曰科车。”《遁甲开山图》:“霍山南岳诸君,服青锦之袍,戴启之冠,佩道君之玉策而来,或驾科车,或驾龙虎。”诗文中因以称仙人之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