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文史通义

文史通义

书名。清章学诚撰。作者从三十五岁始撰,历三十余年至逝世时尚未完稿,如《圆通》、《春秋》等篇,未能写成。逝世前将全部文稿委萧山王宗炎代为校定,今流传之《章氏遗书》即刘承干依王氏编目补订刊行。其中《文史通义》分内篇六卷、外篇三卷,是为《章氏遗书》本。道光十二年(1832),学诚次子华绂在开封另行编印《文史通义》内篇五卷,外篇三卷,此即广为流传之“大梁本”。两种版本,内篇除排列次序及分卷不同外,前者多出七篇,大体无多殊异。惟外篇差异较大,前者为“驳议序跋书说”,后者为方志之文。1956年古籍出版社曾据《章氏遗书》本排印,“大梁本”未收入。是书虽文史并论,而侧重于史。书中着重阐明“六经皆史”之旨;提出史家必有“史德”,论文必有“文德”;探讨史体发展及长短得失,学术演变及源流;评论当时学风流弊、世教民俗,提倡学术经世,反对专务考索和空谈义理;论述文学流变及文章得失,反对追求形式;主张著作要有“别识心裁”,成一家之言;创立一套修志义例和理论。为论述史学和方志学的重要著作。

《文史通义》书影

猜你喜欢

  • 敖氏伤寒金镜录

    又名《伤寒金镜录》。书名。元杜本(号清碧)在当时敖氏舌法十二首基础上增补二十四图后撰成。初刊于至正元年(1341)。此后分别刻入明薛己《薛氏医案》、明张时彻《摄生众妙方》、清王琦《医林指月》。其中收载

  • 举状

    官方文书。又称举削、奏削、荐削、荐牍。宋代举主为被推荐人所撰荐举书。内容视推荐目的,如改官、转官、荫补、应举等而有所区别。保举初入官选人参选,须写明确是正身,年已及格,合该参选等项。参见“职令状”、“

  • 皇朝藩属舆地丛书

    书名。清末阙名编。二十八种,一百四十一卷。是书旨在循清代版图汇辑边疆史地专著,其所辑多针对俄、英等国侵略和觊觎地区。清人的有关重要著述如黄沛翘《西藏图考》、西清《黑龙江外记》、谢济世《西北域记》、张穆

  • 计斤县

    本春秋莒介根邑,西汉置县。治今山东胶州市西南。属琅邪郡。东汉废。

  • 鲜于枢

    1256—1301元大都(今北京)人,字伯机,号困学山民、寄直老人。官至太常典簿。善书法,与赵孟頫齐名。草书名声尤著,存世墨迹有《渔父词》、《透光古镜歌》等。作画亦秀韵。能诗文,著有《困学斋集》、《困

  • 正人籍

    战国齐国人口税。《管子·国蓄》云:“以正人籍,谓之离情。”尹知章注:“(正人)正数之人,若丁壮也。”谓正人籍为只向丁壮者所征之夫税。马非百《管子轻重新诠》引姚永概曰:“‘以正人籍’,计口而籍之也,计口

  • 笛律

    律管之一类。以特制的笛为弦乐器和歌唱定音。《晋书·律历志》载泰始十年(274),出御府铜、竹律,“其二十二具,视其铭题尺寸,是笛律也”。晋荀勖造笛律,形制如今日的箫,十二支,应十二律,亦称“晋泰始笛律

  • 赵之琛

    1781—1860清浙江钱塘(今杭州)人,字次闲,号献父,别号宝月山人。师事同里浙派画家陈豫钟,精于金石之学,篆刻能尽各家之长,以工整挺拔出之,尤擅单刀,为“西泠八家”之一。书法兼善隶、楷。画山水参酌

  • 录鬼簿

    书名。元钟嗣成著。二卷。成书于至顺元年(1330),后加修订。收录元剧作家、曲家一百五十二人小传及剧目四百余种。明初贾仲明对本书有所增补。又有无名氏撰《录鬼簿续编》一卷,仿本书体例,增叙元末明初作家七

  • 沈辽

    1032—1085北宋杭州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字叡达。以兄任入官,监寿州酒税。熙宁间,历审官西院主簿、监明州市舶司及杭州军资库,摄华亭县事。因事下狱,流永州,徙池州,筑室齐山,名“云巢”,杜门不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