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
官名。简称步军统领,俗称九门提督。清代步军统领衙门最高长官。额设一人。初名步军统领,专管八旗步兵,秩正二品。康熙十三年(1674)兼提督九门事务。三十年,兼管巡捕三营(南、北、中)事务,名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增巡捕营为五营(南、北、中、左、右),此后名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。嘉庆四年(1799)升从一品。掌八旗步军营、京城绿营之巡捕五营,负责京城警卫、稽查事。
官名。简称步军统领,俗称九门提督。清代步军统领衙门最高长官。额设一人。初名步军统领,专管八旗步兵,秩正二品。康熙十三年(1674)兼提督九门事务。三十年,兼管巡捕三营(南、北、中)事务,名提督九门巡捕三营统领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,增巡捕营为五营(南、北、中、左、右),此后名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。嘉庆四年(1799)升从一品。掌八旗步军营、京城绿营之巡捕五营,负责京城警卫、稽查事。
春秋徐地。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南。《左传》昭公十六年(前526):“齐师至于蒲隧”,即此。
即“折冲都尉府”。
或为春秋时秦官名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大庶长弗忌、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。”冈白驹曰:“大庶长、威垒官名,弗忌、三父人名。”陈直赞成其说,云:“威垒虽不见于其他文献,当与汉代中垒校尉相似。”说见《
西汉河内轵(今河南济源)人,字翁伯。少时劫盗作奸,铸钱掘冢,不可胜数。及年长,折节为俭,好客厚施。武帝时徙豪杰于茂陵,大将军卫青曾为之说情。武帝不从,说:“解布衣,权至使将军为之言,此其家不贫。”徙时
古代司法机关通行记录囚犯供词的文书。《汉书·张汤传》颜师古注:“爰,换也,以文书代换其口辞也。”王先谦补注:“传爰书者,传囚辞而著之文书。”《睡虎地秦墓竹简》和《居延汉简》中均有爰书,其内容包括司法案
太平天国檄文。清咸丰二年(1852)以东王杨秀清、西王萧朝贵名义颁布,后收入《颁行诏书》。文中说明上帝“是天下万国人民亲爷”,天王是奉上帝命下凡“作天下万国太平真主”,号召“误在妖营”之人,“反戈替天
历(曆)见“元始历”。
书名。北宋官修地理总志。王存、曾肇、李德刍编著。十卷。始修于熙宁八年(1075),元丰三年(1080)成书。后陆续修订,元祐元年(1086)正式颁行,故《容斋续笔》又名《元祐九域志》。源于唐《十道图》
亦称案户。即案户比民,核对清查户口。汉制,每年八月县道清查户口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:“仲秋之月,县道皆案户比民。”又《后汉书·江革传》:“每至岁时,县当案比。”李贤注:“案验以比之,犹今貌阅也。”
一作干夷。战国时人。时齐魏相约攻楚,魏以董庆为质于齐。魏惠王后元二年(前333),楚击齐,大败之,而魏弗救。齐田婴大怒,将杀董庆,他说田婴毋杀董庆,认为若杀董庆,魏必怒而与楚联合,齐国将危,不如贵董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