待制集
即“柳待制文集”。
即“柳待制文集”。
又称四差。孝黎支系的次分支。分布于今海南昌化江中游的宁运河、望楼溪一带及东方、白沙两市、县部分地区。保留民族特点较显著。男子结发髻于前额,妇女纹面,穿短桶裙,戴大耳环。
1873—1914清末湖南平江人,字嘉瑞,号厚庵。光绪进士,授庶吉士,擢至邮传部郎中。戊戌维新时期,坚持顽固守旧,与王先谦、叶德辉诋毁新政。光绪二十三年(1897)撰文诬民权说为禽兽之行、无父无君之邪
?—1642明末山东人。屠户出身。崇祯时起义于梁山,杀官军,毁漕船,拥众数万。崇祯十五年(1642)兵败投降官府,后被押赴北京处死。
宋燕懿王德昭八世孙。字悦道。嘉定进士,调会稽尉。后知安吉州,有善政。累迁户部侍郎兼权兵部尚书、户部、吏部尚书。在朝多所建言,主张整肃纲纪,裁节浮冗,士大夫清白奉法;其论边防战事至为深切,多见施行。再知
余(餘);?—前544一称句余,或称戴吴。春秋时吴国国君。公元前547—前544年在位(一作公元前547—前531年在位)。吴王寿梦之次子,诸樊之弟。《左传》谓鲁襄公二十八年(前545),齐大夫庆封惧
杂志名。清光绪三十年九月(1904.10)在上海创刊。半月刊。陈去病、汪笑侬主编。柳亚子撰《创刊词》。以“改革恶俗,开通民智,提倡民族主义,唤起国家思想”为宗旨。主张改良戏剧,鼓吹组成“梨园革命军”。
西汉置。治今山东禹城市西南。属平原郡,东汉废。
?—510北魏宗室。字虎儿。袭封南安王。初为武川镇都大将。随孝文帝南下攻齐,败梁州刺史萧鸾,以功迁安南大将军,镇荆州。太和二十三年(499)为齐太尉陈显达所败,免官。及宣武帝即位,为使持节、假镇南将军
战国燕邑,以涿水得名。即今河北涿州市。《韩非子·有度篇》曰:“燕襄王以河为境,以蓟为国,袭涿、方城,残齐,平中山。有燕者重,无燕者轻。”秦置县。
又作欋渠。战国齐、鲁、宋、魏地区耙、锄之俗称。《管子·轻重己》:“权渠、,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