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图蒙克
即“达延汗”。
即“达延汗”。
?—746日本大和(今奈良)人,俗称阿刀氏。遣唐学问僧。开元五年(717,养老元年)随遣唐使多治比县守使舶入唐至长安。后从濮阳智周学法相宗经典,留居中土十九年,遂精法相之学。玄宗喜其才,曾赐其三品紫袈
官名。秦始置,汉因之。晋置二人,南朝宋、齐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,定位三班,陈沿置。北齐亦置,隋置二人。唐武德中置二人,正八品。贞观中减一人,改从七品上。其后,又改置二人,负责掌印及勾检稽查。
见“参军”。
使职名。唐玄宗时已置,天子出,主置顿储供,有副使、判官。天宝十五载(756)六月车驾次马嵬驿,诛杨国忠等后,以韦谔为御史中丞,充置顿使,旋以监察御史宋若思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,发扶风郡。乾宁二年(895
使职名。唐开元十六年(728)以监察御史兼巡传驿,二十五年又以监察御史检校两京馆驿。乾元元年(758)以第五琦充诸道馆驿使。大历五年(770),杜济除京兆尹充本府馆驿使,自后京兆尹常带使。建中元年(7
即今福建浦城县西北渔梁。北宋置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韩世忠追讨苗傅、刘正彦,自衢州、信州进至渔梁驿,相遇,苗、刘兵溃,即此。
1371—1439明浙江开化人,字用诚。永乐初上书言事,授翰林典籍。与修《太祖实录》、《永乐大典》。选为东宫讲官,历左春坊左司直。仁宗即位,官至卫王府左长史。著有《觉非斋稿》。
960—1003北宋河南新安人,字澹成,一字长卿。雍熙进士,授同州观察推官。淳化初,以文学高第,召试,擢秘书丞、直史馆,历任知制诰、领理检院、同知贡举、翰林学士、知审官院、银台通进封驳司。至道初,同知
即今浙江江山市东北大溪滩。清康熙十四年(1675),耿精忠将马九玉以万人营于大溪滩,护挽运。康亲王杰书等议先夺其饷道,乃击破大溪滩,九玉败走,复江山县,即此。
清代驿站人夫邮递之规则。康熙七年(1668)定,凡有驿之处,皆设夫役以供奔走,按路程之远近,冲要与偏僻,额数不一。多招募平民充之,差役稍繁,再临时添雇。纳入正赋编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