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子钱

子钱

亦称子贷,即高利贷资本。汉代对高利贷利息有法律规定,一般为“取息什一”或“岁万息二千”,即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。故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称,子贷金钱千贯,其富足以比千乘之家。出贷子钱需向官府交纳租税,取息过律,则依法惩处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:“(旁光侯刘殷)坐贷子钱不占租,取息过律,会赦免。”颜师古注:“以子钱出贷人,律合收租,匿不占,取息利又过多也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宇文邕

    即“北周武帝”。

  • 契苾嵩墓志

    唐代碑刻。篆额“大唐故契苾公墓志铭”。志文楷书,二十六行,行三十一字。契苾嵩,字义节,契苾何力孙,契苾明子。文叙契苾氏三代事迹。原拓本藏今北京图书馆。

  • 赐爵

    国君或皇帝赐吏命爵位。战国时秦国制定二十等爵,以奖励军功、事功。秦及西汉沿之,依爵级赐与田宅,享受减刑、免役待遇,或有权役使无爵平民,及以爵位赎罪、赎免奴隶等。公大夫(七级)或公乘(八级)以上为高爵,

  • 宁武关

    明景泰元年(1450)置关筑城。在今山西宁武县。东连雁门关,西接偏头关,为山西屏蔽。弘治十一年(1498)置宁武守御千户所。嘉靖二十二年(1543)置三关镇守总兵,初驻偏头关,后移驻于此。《明史·李自

  • 乐师上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乐师置,北周沿置。初为春官府大司乐中大夫属官,北周保定四年(564),改大司乐为乐部,遂为乐部中大夫属官。员一人,掌乐官政令,听其治讼,并主持乐官的演奏。正三命。

  • 崞县

    ①西汉置,因崞山得名。治今山西浑源县西。东汉末废。晋初复置。《魏书·序纪》:西晋永嘉四年(310),刘琨“徙马邑、阴馆、楼烦、繁畤、崞五县之民于陉南”,以其地予拓跋猗卢,即此。北魏改为崞山县。汉、晋属

  • 明器

    用以随葬的器物模型。以竹、木、陶等仿实用器具制成。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其曰明器,神明之也。”据考古发掘,西周以前的墓葬未见有用明器者,战国始有非实用的仿铜陶礼器,又有陶俑、木俑等,当即明器。及至汉代,

  • 洪天贵福

    1849—1864清广东花县(今花都)人,初名天贵,后加福字。因玉玺于名下横刻“真主”二字,清方误称福瑱。洪秀全长子。从咸丰十年(1860)起,即以幼主名义颁发诏旨。同治三年(1864)洪秀全死后,即

  • 膳部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天官府膳部司长官,员一人,掌管皇帝的饮食事宜。正五命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省,以下大夫为长官。宣帝即位后,复置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天公将军

    见“张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