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汉报
报纸名。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四日(1911.10.15)在汉口创刊,旋迁武昌。胡石庵主办,倪琴舫、颜觐棠、范韵鸾等编撰。日出三大张,最高销数逾三万。以声援武昌起义,鼓舞军心为主旨。假中华民国军政府和孙中山名义发布檄文,杜撰他省独立、援兵立至新闻,以稳定军心;呼号各省响应,声援武昌。辛亥革命后抨击袁世凯,批评革命派。1914年被查封。次年更名《天声日报》,1916年恢复《大汉报》名。1926年终刊。
报纸名。清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四日(1911.10.15)在汉口创刊,旋迁武昌。胡石庵主办,倪琴舫、颜觐棠、范韵鸾等编撰。日出三大张,最高销数逾三万。以声援武昌起义,鼓舞军心为主旨。假中华民国军政府和孙中山名义发布檄文,杜撰他省独立、援兵立至新闻,以稳定军心;呼号各省响应,声援武昌。辛亥革命后抨击袁世凯,批评革命派。1914年被查封。次年更名《天声日报》,1916年恢复《大汉报》名。1926年终刊。
选择蚕种。南宋初陈旉《农书》记述留种、自育自繁问题时说:“凡育蚕之法,须自摘种,若买种,鲜有得者。”又说:“若自摘种,必择茧之早晚齐者,则蛾出亦齐矣。蛾出既齐,则摘子亦齐矣。摘子既齐,则出苗亦齐矣。出
在今陕西长安县(韦曲镇)东南杜曲镇之南,与杜曲并为唐世族杜氏聚居之地。《新唐书·杜正伦传》:“诸杜所居号杜固,世传其地有壮气,故世衣冠。”参见“杜曲”。
①门客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鞅少好刑名之学,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。”中庶子又称御庶子。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座有御庶子公孙鞅。”②太子官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“中庶子强谓太子曰:‘不若及齐师未入,急
官名。①掌刑狱之官。一说周代以司寇为官长。《周礼·秋官·序官》:“乃立秋官司寇,使帅其属而掌邦禁,以佐王刑邦国。刑官之属,大司寇卿一人,小司寇中大夫二人。”属官有士师、乡士、遂士、方士等。②郑成功在台
352—425东晋东莞姑幕(今山东诸城西北)人,字野民。晋孝武帝时任秘书郎、员外散骑侍郎、祠部郎。安帝时任镇军咨议、员外散骑侍郎、著作郎、骁骑将军领徐州大中正、秘书监。奉诏撰晋史。东晋亡后,入宋为中散
学校名。清绥远将军信恪于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十二月在绥远城(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)设立。陈光运任监督,文瑞任提调。凡年在二十岁以下、聪颖健壮之旗丁皆可参加考选入学。招生限额六十名。所修课程及修业年
官名。(1)《周礼》秋官之属。佐助大行人掌九仪宾客摈相之礼。唐代鸿胪寺司仪署置六人。司仪署掌凶礼仪式及丧葬之具,司仪之职掌当与凶仪有关。明洪武十三年(1380)亦置,四人,从九品,初为殿庭仪礼司序班,
书名。元姚燧(号牧庵)撰。三十六卷。初刻于泰定间,有张养浩序,非全帙。至顺三年(1332),门人翰林待制刘时中刻其全集并作序,凡五十卷,久佚。今本系《四库全书》据《永乐大典》所收姚燧诗文辑出。通行《四
1616—1684明末清初陕西咸宁(今长安)人,一说陕西洋县人,字非熊。初为明副将,降清授游击。顺治间从孟乔芳转战陕甘,又随洪承畴经略湖广,进军黔滇,晋云南提督。康熙初还镇甘肃。吴三桂、王辅臣叛起,乃
亦作什伍相结。古代军队中伍内和什内的连保制度。使其聚舍同食,互相监视,以便严格军纪,防止内奸。参见“什伍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