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惕隐司
见“大内惕隐司”。
见“大内惕隐司”。
元乌思藏宣慰司所辖万户之一,实辖民户二千四百三十八。地在今西藏乃东县泽当境。万户长驻乃东孜(今西藏乃东)。元成宗时,伯木古鲁派(噶举派的支派)法主郎氏贵族自兼万户长,集政教两权于一身。元末,万户长赏竺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长安县杜陵之南。西汉宣帝许后葬此。一作小陵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许后“葬杜南,是为杜陵南园”。颜师古注:“即今之所谓小陵者,去杜陵十八里。”唐诗人杜甫祖籍杜陵,又曾居此,故自号少陵野老
即“鄋瞒”。
①地名。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东。参见“南陵”。②清太宗陵墓昭陵之俗称。参见“盛京三陵”。
即“回疆”。
宋时对田地房产进行典卖时,出钱买进或典进田地房产者,谓之钱主。
本汉魏以来高昌城,西州回鹘时音讹作火州,一作和州。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南哈拉和卓西南。约在元明之际迁建于今哈拉和卓。明前期察哈台汗后裔在此建立政权,居民以畏兀儿族为主。十五世纪中叶为西邻土鲁番所并。
书名。清胡寿颐撰。作者湖南益阳人,清末官部曹。是书为日记。稿本。九册。记事起于光绪二十年五月(1894.6),迄三十四年正月初一日。内容多写其生活琐事。戊戌年日记仅有数处涉及变法事。
北魏宗室。字德远。少有才名。初隐于林虑山,后出为东魏大将军府功曹。齐受禅,授中书舍人。忽被幽禁积年,继起用为尚书祠部郎中。事高洋、高演、高湛三主,官至中书监。天统二年(566),赐姓高氏,迁尚书左仆射
官署名。北齐置,属太仆寺,掌驼马。设令、丞。领左牝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