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律
见“音律”。
见“音律”。
祭祀名。积聚柴薪,上加牲体,焚燎以祭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:“以槱燎祀司中、司命、飌(风)师、雨师。”
官署名。金置。负责地方治安。中都设东北、西南都巡检使司,一在通州,一在良乡,都巡检使秩正七品。诸州亦设,有使(正七品)、副使(正八品)。
①宋代职方、驾部、库部、都官、比部、司门、屯田、虞部、水部员外郎统称。②官名。宋神宗元丰改制后于户部置,佐理户部右曹之事。
蒙古语,源于汉语“太子”一词转音。旧时蒙古族、藏族等地区贵族的尊称。蒙元时只用于皇子,明代渐成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通称。清代作为蒙古贵族封爵之第七等。位次辅国公。土默特左旗和喀喇沁三旗称“塔布囊”。有一、
444—501北魏顿丘卫国(今河南清丰南)人,字道固。孝文帝元宏时,为中书教学博士,迁秘书丞,参著作事。自魏兴以来,邓渊、崔浩、高允等撰述国史,皆编年叙录,遗落时事,三无一存。他与秘书令高祐始建议依《
①官署名。(1)即兵部比部。唐龙朔二年(662)改此称,咸亨元年(670)复旧名。天宝十一载(752)再改此称,至德二载(757)重为比部。(2)明代女官尚功局所领四司之一,洪武五年(1372)置。掌
即舒芬、夏良胜、万潮、陈九川。皆为江西人。明正德时四人皆以不避杀身之祸,谏阻武宗巡游,联名上疏,故称。
1234—1312元东阿(今属山东)人,字受益,号野斋先生。早年为东平府教授,累官万户府经历。后得王磐荐,为应奉翰林文字,一时制诰,多出其手。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升待制,十八年升直学士,为太子左
战国中山邑,后入赵。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武灵王二十一年(前305),“取鄗、石邑、封龙、东垣”,即此。
官名。金代置,为内侍阶官,秩正六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