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濮
春秋卫地。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;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附近。《春秋》庄公二十七年(前667):“公会齐侯于城濮”;又僖公二十八年(前632):“晋侯、齐师、宋师、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,楚师败绩”,皆即此。城濮之战的胜利,奠定晋国霸主的地位。
春秋卫地。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;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附近。《春秋》庄公二十七年(前667):“公会齐侯于城濮”;又僖公二十八年(前632):“晋侯、齐师、宋师、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,楚师败绩”,皆即此。城濮之战的胜利,奠定晋国霸主的地位。
一作阿齐图呼图克图。即热振(呼征)活佛。掌办西藏达赖喇嘛事务的四大呼图克图之一,俗称执政佛、摄政王。因住持拉萨锡德林寺,又称锡德林活佛。第一世墀钦阿旺曲垫曾任达赖七世经师、热振寺堪布,为热振一系之祖。
官名。晋改功曹书佐置。南朝、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。为州刺史佐吏,掌诸吏及选举事,位别驾、治中下,与主簿相亚而略低,在诸从事之上。北齐司州所置视八品,他州所置视从八品。隋雍州所置视从八品,他州所置视正九品
官署名。元代置。属兵部。掌世祖母唆鲁禾帖尼别吉大营盘事及管领大都路打捕鹰房等户。世祖至元三十年(1293)始置,秩从三品。仁宗延祐四年(1317)升正三品。置达鲁花赤、总管、同知各一员。
官名。清初于御马、御用、尚衣、尚膳诸监俱设左、右副管各一人,为都管之副。后因改设郎中、员外郎等官,遂省。
清制,抚民同知通判、理事同知通判有专管地方的称为厅。记载一厅区域的事迹的方志,称为厅志。性质与州志、县志同。
即大剑山。又名梁山。在四川剑阁县北。有小剑山与之相属。《明统志》:“其山(指大剑山)峭壁中断,两崖相嵌,如门之辟,如剑之植,故又名剑门山。”剑阁道即经此。
杂税名。金代官府雇用农民作牛夫运送租粮,向百姓按物力征收雇钱,称牛夫钱。
277—304晋宗室。武帝第六子。字士度。太康十年(289)封长沙王,拜员外散骑常侍。惠帝即位授步兵校尉。贾后杀楚王玮,因与玮同母,被贬常山王。永宁元年(301),与齐王冏共讨赵王伦,至洛阳,拜抚军大
土司名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置,土官刀姓,治所即今云南云县。后改为大侯州,以土官刀奉汉为土知州。万历二十六年(1598)废,改为云州,设流官。
简称叉刀手。明卫士之一。永乐中置。三千人,隶五军营之围子手营,属侍卫上直军,备皇城宿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