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学讲习会
清末社团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夏由章炳麟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。以“昌明国学”为宗旨,计划每月编写讲义一册,章炳麟主讲。主要宣讲内容为:“中国语言文字制作之原”、“典章制度所以设施之旨趣”和“古来人物事迹之可为法式者”等。八月出版《国学讲习会略说》,辛亥革命后即停止活动。
清末社团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夏由章炳麟等人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。以“昌明国学”为宗旨,计划每月编写讲义一册,章炳麟主讲。主要宣讲内容为:“中国语言文字制作之原”、“典章制度所以设施之旨趣”和“古来人物事迹之可为法式者”等。八月出版《国学讲习会略说》,辛亥革命后即停止活动。
亦谓大虫皮,或称金波罗,即虎皮。唐谓虎曰“大虫”,南诏则称“波罗”,亦名“草罗”。南诏最高统治者蒙氏,穿虎皮衣;曹长以上有卓越功绩之属官,得披全波罗皮;立功次者,则披胸前背后两块;再次者,仅得披胸前一
书名。唐王勃撰。勃字子安,故以名集。三十卷,一作二十卷。原集已佚,序今尚存。明张燮辑编为十六卷。凡赋二卷,诗一卷,文十三卷,附录一卷。另有明朱警、张逊业、许自昌、杨统一等四种辑《王勃集》本,均为诗集。
?—前545春秋时燕国国君。公元前548—前545年在位。继燕文公即位。死后子惠公继位。
书名。明陆深撰。四十卷。是编为札记之文,除专论史学、治道、书法、奇器各集外,其余皆订正经典、综述见闻、杂论事理,每一官一地各为一集,足资考证者甚多,为明人笔记中之佳本。有嘉靖陆楫刊本。
官署名。元代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福州路。二十年,改为福建闽海道提刑按察司。监治福州、建宁、泉州、兴化、邵武、汀州、漳州等路。二十八年,改肃政廉访使。
书名。清宝廷撰。二卷。宝廷为清宗室,同治进士,官至礼部右侍郎。其子寿富谓谏疏十失五六,则知此书不过原奏议之半。作者留心洋务,举凡荐才,闽省海防、船政、关税等,均有议论。宣统二年(1910)刊印。
指天道决定人事,人事也可感知天道,二者合而为一。商周时维护统治权之神学理论。《书·泰誓》:“天祐下民,作之君,作之师。”意谓人间之君、师系天为保护下民而树立的。《诗·大雅·文王》:“文王陟降,在帝左右
官名。宋承五代之制,禁兵厢一级统兵官,称厢都指挥使。
即“龙城①”。
地名。《史记·东越列传》:西汉元封元年(前110)武帝用兵东越,故“越衍侯吴阳以其邑七百人反,攻越军于汉阳”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均云在今福建浦城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