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阿
又称庑殿顶、五脊顶,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式样。四阿顶就是四面坡的曲檐屋顶。因四阿顶有一条正脊、四条戗脊,所以又称五脊顶。四阿顶在商甲骨文、周铜器、汉画像砖与明器及北朝石窟雕刻中均有反映,实物以诸汉阙与唐佛光寺大殿为早。清代重要的殿宇均做成四阿顶,故又名庑殿顶。是中国古典建筑最高等级的屋顶式样。
又称庑殿顶、五脊顶,古建筑的一种屋顶式样。四阿顶就是四面坡的曲檐屋顶。因四阿顶有一条正脊、四条戗脊,所以又称五脊顶。四阿顶在商甲骨文、周铜器、汉画像砖与明器及北朝石窟雕刻中均有反映,实物以诸汉阙与唐佛光寺大殿为早。清代重要的殿宇均做成四阿顶,故又名庑殿顶。是中国古典建筑最高等级的屋顶式样。
三国魏法令之一。汉初承秦制,有厩置、乘传、副车、食厨,后但设骑置而无车马,遂成虚设,而律犹著其文。三国魏明帝太和三年(229),制《魏律》、《魏令》,除汉之厩律,取其可用合科者,以为邮驿令。令文已佚。
官名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掌辅导太子,秩正五品。建文帝时,改称文华殿学士。永乐初复置,并简入内阁参预机要。洪熙、宣德以后,阁权渐重,掌批答章奏,草拟诏令,事实上行使宰相职权。但因品阶低,故常以
土司名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,授吴姓副长官,永乐六年(1408)升正长官。顺治十五年(1658)附清,同治末废。治今贵州都匀市西北,管邦水、谷蒙等五十七寨。居民有布依族、苗
古代吐蕃大臣。藏语作曩论掣逋,亦曰论莽热。下设副相(藏语作曩论觅零逋)、小相(曩论充)各一人,负责赞普的饮食起居事务。
德化(元代属泉州路,今属福建)出产的瓷器。始于北宋,以青白瓷为主。元代大盛,以白瓷为主。屈斗官窑(遗址在德化县城东三里宝美村)最著名。产品大量用于海外贸易。
官名。北宋开宝六年(973),改各州马步院为司寇院,委派新及第进士或明经等任司寇参军,专治刑狱。太平兴国四年(979),改司寇院为司理院,司寇参军亦改为司理参军。
书名。宋洪遵撰。十五卷,成于绍兴十九年(1149)。收录五代以前中外各种钱币三百余种,分为正用品、伪品、不知年代品、天品、刀布品、外国品、奇品、神品、厌胜品九类。除引用历史文献资料外,并附论说。保存了
即“布拉呢敦”。
律名。关于公车司马狩猎的法律。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杂抄》有此律。其中规定狩猎虎豹的方法和对狩猎失误者的惩罚。
官名。唐代北衙禁军左神武军统兵长官。开元二十六年(738)分羽林军而置,寻废。至德二载(757)以左、右羽林军减耗而又别置。初设一人,正三品,乾元二年(759)以战乱未息,增为二人,总领衙前射生兵。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