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四子部落

四子部落

清内蒙古部名。成吉思汗弟哈撒儿后裔诺延泰有四子,分牧而处,后遂成为部名。明时游牧于呼伦贝尔地区,称阿鲁蒙古。后徙牧于阴山北。天聪四年(1630)归附后金。顺治八年(1651)设旗。嘉庆间有佐领二十。牧地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。隶乌兰察布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掩树枝

    果树栽培中一种无性繁殖方法。即压条法。东汉《四民月令》已有记载:“二月尽,三月可掩树枝。”贾思勰注:“埋树枝土中,令生,二岁以上,可移种矣。”将未脱离母体之枝条压在土壤中,使其生根后,再从母体上切断,

  • 剔成

    即“宋剔成君”。

  • ①春秋卫邑。在今河南濮阳市北戚城故址。《春秋》文公元年(前626):“公孙敖会晋侯于戚”,即此。西濒黄河,为晋、郑、吴、楚等国交通要道。②斧的一种,小于斧。多用为礼仪之器,行于商周。

  • 耆阇寺

    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山西。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,隋军攻建康,陈后主命樊毅屯耆阇寺,即此。

  • 都统使

    使职名。唐肃宗乾元元年(758)置,以户部尚书李峘除都统淮南、江东、江西节度、宣慰、观察、处置等使,总诸道军事,都统使之号自此始。德宗建中元年(780),以汴州节度使李勉充河南汴州、宋、滑、河阳等道都

  • 示壬

    即“主壬”。

  • 破柴都

    五代后蜀广政十八年(955),与后周交恶。蜀军皆衣绣斧形,号曰破柴都,以讥周世宗柴荣。

  • 都官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刑部四署部之一。洪武六年(1373)置,与总部、比部、司门部共掌刑法之事。设郎中、员外郎各二人,主事四人。十三年后改郎中、员外郎各一人,主事二人。二十三年改置十二属部,遂罢。

  • 圜丘

    皇帝祭天大祀之处。又名圜丘坛、圜丘台、拜天台或祭天台。在今北京天坛公园内,为天坛之主要建筑。始建于明嘉靖九年(1530),清乾隆十四年(1749)在明代坛基上扩建。圆形三层,台面铺艾叶青石,除中心石外

  • 仲伯

    商汤臣。参见“谊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