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名。汉代置,为右校令副贰,秩三百石。西汉阳朔三年(前22)省。东汉复置。隋、唐为将作监右校署次官,置三人。隋从九品,唐正九品下。参见“右校令”、“右校署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置。掌出征时督运军粮。隶御史台。六品。位高于督军粮御史。《三国志·魏志·杜袭传》:“及(文帝)践阼,为督军粮御史,封武平亭侯,更为督军粮执法。”
古族名。秦至汉初游牧于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,称月氏。西汉文帝初年遭匈奴冒顿单于攻击,被迫西迁,过大宛,西击大夏,使之臣服,并在妫水北(今阿姆河北)建立政权,史称大月氏。西汉武帝初,派张骞出使西域,至月氏
西汉末年人。新莽时为中郎。因见百姓苦于“王田”法,乃上书言井田虽圣王法,废止已久,未可施行。莽知民怨,遂令百姓所食王田皆得卖之,勿拘以法。
书名。清袁昶撰,沈惟贤辑。约一万八千言。内容为请筹八旗生计,许满人经营商业或屯田。折上,奉旨下阁部九卿会议。于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(1898.9.14)明谕实行,遂为戊戌新政之一。二十九年华亭沈氏
613—696唐时新罗国王孙,名文雅。幼年出家。武德时来华,从法常、僧辩学佛教经论。贞观时,住长安玄法寺。贞观十九年(645),师事玄奘,受《瑜伽师地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等,与窥基相伯仲。因居西明寺,又
宋太宗继位后与赵普共同伪造的文件。据说,宋太祖母杜太后在建隆二年(961)病重时,曾召太祖和宰相赵普,立下遗嘱,以后周幼主(恭帝柴宗训)失国为鉴,命太祖传位于其弟赵匡义(后改光义),太祖表示遵命;由赵
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三年(1907)由考察政治馆改设。议复奉旨交议有关宪政折件,承拟军机大臣交付调查各件,编订宪法草案,审查法律馆及各部院所订法规法典、统计全国政要等事。由军机处王大臣督饬,下置提调二人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秋官府刑部中大夫属官,正三命。下有方宪中士,正二命。一说其掌刑狱诉讼。北周沿置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见“狼汤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