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博阳山

博阳山

博亦作傅或敷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豫章郡历陵县:“傅阳山、傅阳川在南,古文以为敷浅原。”《通典》谓江州浔阳县蒲塘驿,即汉历陵也。“驿前有敷浅原,原西数十里有傅阳山。”唐蒲塘驿即今江西德安县,故一般皆认为山在德安县境。但据《太平寰宇记》饶州及蔡沈《书集传》引晁以道说历陵今地在饶州鄱阳县(今波阳县)境内,故德安说尚不能视为定论。所指何山,更无确说。《书》伪孔传谓博阳山即敷浅原,《史记》裴骃集解同;而《通典》则谓山在原西数十里;《太平寰宇记》江州又谓博阳山在德安县南,别有敷浅水即敷浅原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孔悝

    春秋时卫国人。孔圉之子。事卫出公,掌国政。卫出公十三年(前480),其舅蒯聩(出公之父)潜返卫,与其母伯姬串通,逼他驱逐出公。蒯聩立,是为庄公。庄公欲尽去旧臣,他以车载母奔宋。

  • 李庭芝

    1219—1276南宋随州(今属湖北)人,字祥甫。嘉熙末,献江防策于孟珙,请抗蒙自效,权知建始县,组织军民战守。淳祐初,第进士。开庆元年(1259),权知扬州,主管两淮制置司事,扬州军民赖以得安。咸淳

  • 咽面

    一作样磨。古西域部落名。原游牧于夷播海(巴尔喀什湖)以东、伊丽水以北、金山以西地区,与处木昆、车鼻施等错居。唐初于其地置咽面州,隶燕然都护府。永淳元年(682)随阿史那车薄反唐,为安西都护王方翼破于热

  • 卫包

    唐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。工八分、小篆,兼通字学。作字落笔,规矩严整。玄宗时任集贤院学士。天宝三载(744),玄宗下诏改《尚书》之古体文字(即西汉之隶古定体,敦煌发现《尚书》残本多此体)为唐时通用之“今

  • 礼制局

    官署名。属尚书省。北宋政和二年(1112)置于编类御笔所,讨论古今宫室、车服、器用、冠婚、丧祭沿革制度。宣和二年(1120)废。

  • 卢耽

    唐人,字子严,亦字子重。曾任左司郎中、给事中。大中八年(854),预修《文宗实录》。咸通初,为浙西都团练观察使。咸通六年(865),为山南东道节度使。九年,徙镇西川。十年,南诏入扰,召彭州刺史吴行鲁、

  • 六科都给事中

    官名。明洪武二十四年(1391)置,员六人,分掌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科事务。初秩正八品,建文中升为正七品。除侍从、规谏等外,分科监察各部,权任颇重。

  • 安德海

    1844—1869清直隶南皮(今属河北)人。自宫为宦,人称“小安子”。同治初,受慈禧太后宠信,渐干国政。同治八年(1869)秋,奉慈禧密旨,赴南方采办宫中用物,沿途张扬跋扈,招权纳贿。山东巡抚丁宝桢以

  • 张大素

    唐魏州繁水(今河北南乐西北)人。龙朔中,任东台舍人,兼修国史。卒于怀州长史。著有《后魏书》、《隋书》、《隋后略》、《敦煌张氏家传》、《说林》。

  •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

    书名。亦名《西域求法高僧传》、《求法高僧传》。唐义净撰。二卷。记唐初赴西域、南海、印度等地五十余僧人事迹,并附义净自述。对西域、南海等地僧团制度、戒律规定,由吐蕃经尼婆罗入印度的通道,由南海往印度的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