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和
春秋时秦国名医。提出“淫生六疾”的医学理论,论述“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”六气与疾病的关系,认为六气协调使人健康,“过则为菑”。晋平公十七年(前541),晋平公病,求医于秦,秦景公使往晋。视平公气色说,病非鬼神、饮食所致,乃被女色迷惑,非药物可为,劝其生活节制,疾可自愈,如“淫溺惑乱”,“不节不时”则属不治之症。晋人以厚礼送归。还主张臣对君要“谏惑”,反对“直不辅曲,明不规暗”。
春秋时秦国名医。提出“淫生六疾”的医学理论,论述“阴、阳、风、雨、晦、明”六气与疾病的关系,认为六气协调使人健康,“过则为菑”。晋平公十七年(前541),晋平公病,求医于秦,秦景公使往晋。视平公气色说,病非鬼神、饮食所致,乃被女色迷惑,非药物可为,劝其生活节制,疾可自愈,如“淫溺惑乱”,“不节不时”则属不治之症。晋人以厚礼送归。还主张臣对君要“谏惑”,反对“直不辅曲,明不规暗”。
官署名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创设,初隶工巡总局,继辖于巡警部,后又改归民政部直辖。收取轻罪犯人,令习工艺,使之改过自新,并酌收贫民,教以谋生之技,相当于京城地区的劳教机关。有监督、提调兼典狱官、
古城名。即今湖北荆门。唐时地属荆州。城池南捍江陵,北援襄樊,自古为交通要隘。乾符六年(879),黄巢率起义军自江陵北上襄樊,在此遭唐军伏击,东趋鄂州。
1854—1923江西奉新人,字绍轩。初隶广西提督苏元春部为参将。甲午战争后,参加小站练兵,任管带。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)随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,升至总兵。二十七年调北京,宿卫端门。三十二年调奉天
?—1883清满洲正蓝旗人,爱新觉罗氏,字睦庵。宗室。光绪三年(1877)为驻绥远将军。五年调驻杭州将军。次年擢工部尚书。九年转兵部尚书。旋病免。
官名。三国蜀置。《三国志·蜀志·张翼传》:“(诸葛)亮出武功,以翼为前军都督,领扶风太守。亮卒,拜前领军。”
散官名号。为宦官第十二阶,金置。从六品上。
即舒芬、夏良胜、万潮、陈九川。皆为江西人。明正德时四人皆以不避杀身之祸,谏阻武宗巡游,联名上疏,故称。
?—689唐定州鼓城(今河北晋州)人。贞观进士。历中书舍人、弘文馆学士。永淳元年(682),拜中书侍郎、同平章事,同平章事自此成为宰相正式称号。执政累年,明习故事,兼有词学,文辞诏敕,多出其手。武后临
①春秋晋士会邑。士会及其后以邑为姓,称范氏。确地无考,疑在今山西屯留县附近。《左传》宣公十六年(前593):“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、铎辰。”按留吁、铎辰等在今山西屯留县附近。据赏战功之例,赐士会
官名。春秋晋置。掌祭山川神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