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史杂律
律名。简称内史杂。秦内史杂律见于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十八种》。秦内史为掌治京师的军政长官。简中所见《内史杂》律多为官吏任免及与内史事务有关的规定。
律名。简称内史杂。秦内史杂律见于《睡虎地秦墓竹简·秦律十八种》。秦内史为掌治京师的军政长官。简中所见《内史杂》律多为官吏任免及与内史事务有关的规定。
报纸名。清宣统三年(1911)秋在广东香山(今中山)创刊。李景纲主编,旋改名《香山日报》继续出版。
即“母”。
即荫补。取《尚书》“赏延于世”义,故名。
佛教称谓。为寺院中负责日常事务的职僧。梵语中有以造寺之人为寺主,称毗诃罗沙弥;东汉时置寺主“使知一寺之事”,梵语名毗诃罗波罗,由寺内全体僧众推选,又称“知事僧”。
即“於都斤山”。
书名。元张翥撰。四卷。翥以诗文名一时,平生所作甚多。此集为洪武初释大杼选编,多应酬赠答,纪行杂咏。有《四部丛刊续编》影印洪武刊本;今传四卷本,皆从此出。别有五卷抄本,分卷序次,与洪武本迥异。
民壮或土兵操练之称。明代由所在军官率领,定期进行,以维护地方治安或守卫边防。
东汉时南匈奴单于。持至尸逐侯单于之弟。汉献帝兴平二年(195)立,因部众叛乱,不得归,随献帝辗转长安、洛阳、许(今河南许昌东)。建安初,归领其众。建安二十一年(216)入朝,被曹操留于邺(今河北临漳西
官名。南朝梁天监七年(508)置,为八镇将军之一。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二十二班,只授予在京师任职之官。普通六年(525)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三十二班。陈因之,拟二品,比秩中二千石。
学校名。清光绪二十三年(1897)冬,侨商邝汝磐、冯镜如等创于日本横滨。始由孙中山代拟校名中西学校,后康有为改为大同学校,并由康门弟子徐勤任校长,遂为保皇势力控制。1923年大地震后解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