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西八卫
明代设置在嘉峪关以西的八个卫所,即哈密卫、赤斤蒙古卫、安定卫、曲先卫、阿端卫、罕东卫、罕东左卫、沙州卫。因沙州卫与罕东左卫相继设于同一地区,故又称关西七卫。其分布地区,西与吐鲁番接,东至嘉峪关,北起巴里坤、马鬃山,西南至今且末、若羌,南至青藏交界之昆仑山。各卫统治者多为蒙古族,所属部落的民族成份复杂,有蒙古、撒里维吾尔、维吾尔、藏族等。明政府以哈密、安定两卫首领为王,其余皆授都督、指挥等职,并给以金牌,准其每岁以马易茶。除哈密外,其余各卫以游牧为主。正统以后,各卫逐渐废弃。
明代设置在嘉峪关以西的八个卫所,即哈密卫、赤斤蒙古卫、安定卫、曲先卫、阿端卫、罕东卫、罕东左卫、沙州卫。因沙州卫与罕东左卫相继设于同一地区,故又称关西七卫。其分布地区,西与吐鲁番接,东至嘉峪关,北起巴里坤、马鬃山,西南至今且末、若羌,南至青藏交界之昆仑山。各卫统治者多为蒙古族,所属部落的民族成份复杂,有蒙古、撒里维吾尔、维吾尔、藏族等。明政府以哈密、安定两卫首领为王,其余皆授都督、指挥等职,并给以金牌,准其每岁以马易茶。除哈密外,其余各卫以游牧为主。正统以后,各卫逐渐废弃。
选官制度。清代文职官员推选由吏部文选司执掌,武职官员推选由兵部武选司执掌。凡推选分仕进之途,文职官视科甲及恩、拔、副、岁、优贡生及荫生出身者为正途,余为异途;武职官以行伍出身为正途,科目次之。别流品以
即今山西运城市南中条山北麓解池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河东郡安邑县:“盐池在西南”;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元和三年(86)八月“幸安邑,观盐池”,均即此。西汉武帝置官收其利,盐利以安邑为首。历代因之。唐世有五
1357—1434明松江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字民则,号自乐。洪武中以文学举,不就。坐累谪云南,为岷王所重。永乐初,因善书法选入翰林。历检讨、修撰、侍讲学士。楷书婉丽,为帝称赏,比之王羲之。卒于官。
亦名建德江口。即今浙江建德市东胥溪南流入富春江之口。南朝梁大宝二年(551),侯景将刘神茂据东阳,遣其党元頵等下据建德江(今胥溪)口;元至正十九年(1359),张士诚攻建德,至大浪滩,吴将李文忠遣兵由
①清代印信之一种。管理伊犁索伦领队大臣、管理额鲁特领队大臣、管理锡伯营领队大臣、管理察哈尔领队大臣、塔尔巴哈台领队大臣、乌里雅苏台札萨克班上办事、八旗佐领、盛京防御、移驻宗室正旗长、宗室觉罗族长等均用
唐宿卫兵士名。开元初,府兵宿卫之制弛坏。开元十年(722),宰相张说请募士宿卫。次年,乃取京兆、蒲、同、岐、华府兵及白丁,益以潞州长从兵,共十二万,号“长从宿卫”,每岁二番。次年更号骑
见“西域闻见录”。
官署名。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洪武十七年(1384)始置。初设令一人,正七品;丞一人,从七品。二十八年,改设太监一人,正四品;左、右少监各一人,从四品;左、右监丞各一人,正五品。下设典簿一人,正六品
约1816—1863才一作财。清湖南祁阳人。木商,兼贩米。咸丰二年(1852)在岳州(今岳阳)参加太平军。初封典水匠,职同将军,掌管修船事。太平军攻武汉,在长江搭造浮桥受嘉奖,太平军专立水营由其掌管。
官署名。北齐门下省、东宫门下坊置,掌铺设、洒扫等事务,设斋帅、内阁帅等官。隋及唐初仅置于太子门下坊,仍设斋帅,掌东宫汤沐、灯烛、洒扫、铺设事。唐高宗时改名典设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