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雍
北魏献文帝子,孝文帝弟。字思穆。先封颍川王,改封高阳王。宣武帝时,屡迁司空,议定律令。孝明帝正光元年(520),进位丞相,与侍中元叉同决庶政。富贵冠一国,一食值钱数万,有僮仆六千,伎女五百,曾与河间王元琛斗富。孝庄帝初,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,被杀。
北魏献文帝子,孝文帝弟。字思穆。先封颍川王,改封高阳王。宣武帝时,屡迁司空,议定律令。孝明帝正光元年(520),进位丞相,与侍中元叉同决庶政。富贵冠一国,一食值钱数万,有僮仆六千,伎女五百,曾与河间王元琛斗富。孝庄帝初,大都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,被杀。
?—1858清广东鹤山(今江门市)人。粤剧艺人。广州地区天地会重要首领。咸丰四年(1854)在广州北郊聚众数万响应陈开佛山起义,称统领水陆兵马兼理粮饷大元帅。义军成员均以红巾帕头,故称红巾军。旋与陈开
934—985北宋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人。后周显德进士。授秘书郎、集贤校理,迁左拾遗、集贤殿修撰。北宋初,擢知制诰。屡知贡举。乾德六年(968)加史馆修撰、判馆事。开宝二年(969),从征太原,知太
秦汉时法律规定,三人以上不得聚饮,违则罚金。如朝廷有庆典,则明令恩准特许,谓之“赐酺”。后世遂为一种宴饮庆祝活动。
官名。(1)西周始置,为辅弼君王的重要大臣。相传周初与太傅、太保并号三公。《书·周官》:“立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兹惟三公,论道经邦,燮理阴阳。”春秋沿置,辅导君王,执掌国政,督师征伐。战国后废。西汉平帝
见“左赞善”。
东汉北海安丘(今山东安丘西南)人,字雅光。父宗,学《京氏易》,善占卜星算。少传父业,兼明经典。隐居海畔,不应州郡辟举,学徒常数百人。顺帝阳嘉二年(133),公车征至京师,历陈便宜十一事,建议轻徭役,薄
书名。清陈乔枞撰。三十二卷,附二卷。谓西汉伏生所传《尚书》今文二十九篇俱存,凡古文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及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,悉由今文得以传世。其治今文《尚书》之法:“凡所采摭经史传注及诸子百家之说,
官名。汉代诸侯王国相。高帝时王国置丞相,统王国众官,秩二千石,由朝廷任命。景帝中元五年(前145),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,改丞相曰相。成帝绥和元年(前8)省内史,更令相治民,如郡太守。东汉相一人,秩二千
清雍正十三年(1735)升泰安直隶州为府,治泰安县(今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地区(宁阳县除外)和聊城地区的东阿县地。1913年废。
即“触龙”。今本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误将“龙”、“言”两字合为一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