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七
即“侯小叔”。
即“侯小叔”。
亦作烽火。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。置能引上放下之木制机具桔皋,桔皋头有竹笼,充以柴草,平时放下,白天有敌来犯即燃柴草放烟,举起报警,叫“烽”。又多积柴草粪,夜间有敌来犯即焚火,以火光报警,叫“燧”,亦
官名。宋代科举考试中专设之官。理宗后,各级科举考试时,举人私相抄袭,或抄古作,或袭老儒预制,极多雷同,故在礼部试和国子监解试时,各增点检雷同官一员,凡雷同试卷,即与黜落。后以贡院参详等官皆兼考校雷同试
书名。清陈鼎撰。全书一卷。康熙三十四年(1695)成书。系作者宦游南方边陲之地的见闻记录。其中记述闽、台、粤、桂、滇、黔一带,远及安南、天方(麦加)、三佛齐蛇类五十二种(摘自《山海经》十种未计)。除属
宋以来在瑶族地区所置官名。不同时期称谓不同。宋称瑶酋、洞主、洞长,元称山官,明清称瑶首、瑶目、瑶官、瑶总、山官、统领、瑶镇、总甲等。多由瑶族首领担任,少数由汉、壮族乡绅及下层官吏充任。职责是协助封建统
即“弘仁”。
官名。唐代太史局始置监候五人,乾元元年(758)加号五官监候,置三人,正八品下,掌候天文,隶司天台。辽属司天监,南面官。明钦天监亦设,正九品,佐五官正推历法、定四时。清为钦天监天文科主要职官,员一人,
官署名。明代宦官二十四衙门之一。设掌印太监一员,总理、佥书、掌司、写字、监工数十员。掌内官、宫人食用酒、醋、面、糖诸物。与*御酒房不相统辖。
宋制,宰相、执政、使相至正任刺史以上有随身,余止傔人。按不同等级给其衣粮,自七十人至一人不等。亦有至百人者,如枢密使带使相等。
秦代居住于里门之左的贫民。闾指里门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適戍渔阳。”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。历来注家对闾左解释不一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颜师古注引应劭曰:“秦时以適发之,名適戍。先发吏有
官名。春秋时郑国置。掌郊区内乡的行政长官。《左传·昭公十八年》:“(郑国火灾)郊人助祝史,除于国北,禳火于玄冥、回禄,祈于四鄘。”孔颖达疏:“郊人,当谓郊内乡之人也。”杨宽认为“郊人即是郊内乡的长官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