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令吏初带剑

令吏初带剑

战国时秦国改革习俗的法令。秦简公六年(前409),“令吏初带剑。”《史记·秦本纪》张守节正义:“春秋官吏,各得带剑。”带剑是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贵族的习俗,是贵族身份的标志和特权,秦国至简公时始颁行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池州

    唐武德四年(621)置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永泰元年(765)复置。治秋浦县(五代吴改为贵池县,即今贵池市)。唐辖境相当今安徽贵池、青阳、石台、东至等市、县地。宋属江南东路。辖境包有今铜陵市、县。元

  • 七总管

    官名合称。指北周静帝大象元年(579)诏受东京六府节制之河阳(今河南孟州西)、幽(州治蓟,今北京)、相(州治邺,今河北临漳西)、豫(州治汝南,今属河南)、亳(州治小黄,今安徽亳州)、青(州治益都,今山

  • 复卒

    免除兵役或算钱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,复卒三人。”颜师古注:“当为卒者,免其三人;不为卒者,复其钱耳。”又引如淳曰:“复三卒之算钱也,或曰除三夫不作甲卒也。”

  • 吉备真备

    693—755日本奈良时代政治家、学者。本姓下道氏。开元五年(717,养老元年),随遣唐使赴唐留学,同行有玄昉、阿部仲麻吕(晁衡)等人。是年九月至长安。从师赵玄默十七年,勤奋好学,深通经史。二十三年(

  • 纪泰山铭

    摩崖石刻。在今山东泰山东岳庙后石崖上。唐开元十四年(726)刻。玄宗撰文并隶书。字径四寸五分,二十四行,行五十一字。额题“纪泰山铭”。自汉以来,碑碣之雄壮者未有及此者。玄宗隶书小变汉法,婉缛雄逸,有飞

  • 官奴

    ①东晋王献之的小字。相传其父王羲之曾手书《乐毅论》一篇,付与他学习书法,篇末题有“书付官奴”字样。后以“官奴”借指字帖。②即“蒲察官奴”。③即“官奴婢”。

  • 沈秉堃

    ?—1913清末湖南善化人,字幼岚。监生出身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任甘肃按察使,旋调云南。次年任云南布政使。宣统二年(1910)升任广西巡抚。武昌起义后,宣布独立,被推为广西都督。不久离桂,后任南

  • 举人

    科场称谓。始见于汉,因由各地官吏荐举,故名。后俗称举人,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。隋、唐、五代时为进士科由官府,特别是州、县、馆、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,意为应举之人。唐制,举人又

  • 慕容宣赵

    赵一作超。唐时吐谷浑王族。慕容忠子。武后圣历三年(700)袭父爵为青海国王、乌地也拔勤豆可汗。

  • 锦州府

    清康熙四年(1665)改广宁府置。治锦县(今辽宁锦州市)。光绪时辖境相当今辽宁锦州、凌海、北宁、黑山、绥中、兴城、台安、葫芦岛、义县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