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知识>五湖

五湖

①《周礼·职方》扬州:“其泽薮曰具区”,“其浸五湖”,《国语·越语》:越伐吴,“战于五湖”,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于吴,则通三江、五湖。”历来注家对五湖解释不一:(1)即太湖。韦昭云:“湖名耳,实一湖,今太湖是也”(裴骃《史记·集解》引)。虞翻云:“太湖有五道,故谓之五湖”(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李贤注引)。(2)太湖及其附近四湖,或与太湖相通的五个湖湾。韦昭《三吴郡国志》:“太湖边有游湖、莫湖、胥湖、贡湖,就太湖为五湖”,又“胥湖、蠡湖、洮湖、滆湖,就太湖为五湖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引)。郦道元《水经注》:“谓长荡湖、太湖、射湖、贵湖、滆湖也。”李贤云:“滆湖、洮湖、射湖、贵湖及太湖为五湖,并太湖之小支,俱连太湖,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”(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注)。张守节《史记·正义》:“菱湖、游湖、莫湖、贡湖、胥湖,皆太湖东岸,五湾为五湖,盖古时应别,今并相连。”②五个大湖的总称。司马贞《史记·索隐》:“郭璞《江赋》云,具区、洮滆、彭蠡、青草、洞庭是也。”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列举五湖有“太湖、射阳、青草、丹阳、宫亭”。按《周礼·职方》具区和五湖并举,具区即太湖,可见五湖不是太湖,也不能包括太湖在内。从《国语·越语》和《史记·河渠书》考之,当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湖泊。“五”系虚数,意即众多湖泊,可包括太湖,也可不包括太湖。近代一般以洞庭、鄱阳、太湖、巢湖、洪泽为五湖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勉益斋偶存稿

    书名。清裕谦撰。二十四卷。著者于道光年间曾任荆州、武昌知府、江苏按察使、总督等职。是书内容即作者在官时所作各种呈批、告示、檄文等。分为正续两编。前编称《勉益斋偶存稿》,八卷。卷一至卷三为在荆州,卷四至

  • 龙泉窑

    宋代著名瓷窑之一。在今浙江龙泉,因名。受越窑、婺州窑和瓯窑的影响,北宋时兴起的专烧青瓷的瓷窑。产品有白胎、黑胎两种。釉有厚、薄两类。早期产品以透明薄釉,刻划花装饰为典型。南宋中期,烧出代表龙泉特色的粉

  • 宇文懋昭

    金人。后投宋,自称淮西归正人。宋授以承事郎、工部架阁。旧传《大金国志》为懋昭所撰。然据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及清李慈铭、近人余嘉锡考证,其书为宋元间人伪作,则懋昭是否有此著作,尚属疑问。

  • 姜台灵

    ?—1863即姜太林、江台陵,别号老台。捻军首领。清咸丰五年(1855)参加安徽毫州雉河集(在今涡阳)军事会议。后不与张乐行合作,率部北归。同治二年(1863)清军攻陷雉河集,被俘,乞降不允,被杀。

  • 桂州

    南朝梁天监六年(507)分广州苍梧、郁林之境置。因桂江为名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无定治。大同六年(540)始移治始安县(唐至德二载〔757〕改为临桂县,今桂林市)。隋大业三年(607)改为始安郡。唐武德

  • 群牧司

    官署名。北宋咸平三年(1000)置。设群牧制置使,以枢密使或副使兼领;同群牧制置使,以曾历中书、枢密院及使相、宣徽使、节度使者充任;群牧使,以两省以上官充任;同群牧使,以待制以上官充任;群牧副使,以閤

  • 俗称箭头。古代狩猎工具与兵器。以石、骨、蚌或青铜、铁制成。石镞在中国开始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末期的山西朔县(今朔州)峙峪遗址,青铜镞出现于二里头文化,铁镞出现于战国时期。商至西周的青铜镞,镞身中脊两旁有翼

  • 招解

    司法用语。清制,业已招供的罪犯,需解送上级复审者,录其招供,派胥役押解送审,谓之招解。

  • 特尔祜

    1620—1658清宗室。贝勒杜度第三子。崇德四年(1639)封辅国公。六年,从皇太极围锦州,败明军于松山、杏山。后以怨望罪,革爵,黜宗室。顺治元年(1644)随军入关。六年晋固山贝子。

  • 道术

    ①道家用语。指“道”之整体。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古之所谓道术者……无乎不在。”“后世之学者,不幸不见天地之纯、古人之大体,道术将为天下裂。”认为“道术”之整体(“纯”、“大体”)因百家竞起而被割裂、破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