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阍人

阍人

官名。守门小吏。多以受刑者为之。《礼记·檀弓下》:“季孙之母死,哀公吊焉。曾子与子贡吊焉。阍人为君在,弗内也。”郑玄注:“阍人,守门者。”《周礼·天官》有阍人,掌晨昏启闭宫门,每门四人。后世通称守门人为阍人。


官名。周设此官,掌昏晨启闭宫门。《周礼·天官·阍人》:“阍人,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。丧服凶器不入宫,潜服贼器不入宫,奇服怪民不入宫。凡内人公器宾客元帅,则几其出入,以时启闭;凡外内命夫命妇出入,则为之闢,掌扫门庭。大祭祀丧纪之事,设门燎,跸宫门、庙门。凡宾客,赤如之。”后来,则通称守门人为阍人。又见《礼记·檀弓下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牧局

    官署名。明洪武 (1368—1398) 中置孳牧所,后改孳牧所为司牧司,又改司为局。为光禄寺属局。置大使一人,从九品。掌养牲,以供宫膳、节令筵席、蕃使宴犒之用。嘉靖七年 (1528) 革。

  • 中都官狱

    汉朝京师诸官府所设监狱统称。监狱名,西汉京都各官狱的泛称,其官有令长,东汉省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左承务

    官名。即左司郎中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左司郎中。

  • 大阿哥

    太子的称谓。清代称皇帝诸子为阿哥,太子为大阿哥。

  • 方岳

    刺史等地方长官的别称。《晋书·周访传》:“二君皆位至方岳,功名略同。”

  • 驻外领事馆

    驻在他国城市或某地区的领事代表机关的总称。包括总领事馆、副领事馆和领事代理处。我国于清末已设驻外领事。北洋政府时期领事官分为总领事、领事、副领事、随习领事等。按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一月二十一日公

  • 左师

    ① 军队建制。殷朝置。《甲骨文合集》第三三○○六片: “丁酉贞,王作三师,左、中、右。”②官名。(1)春秋时宋国置。六卿执政大臣之一,掌君臣百官的教训,又与右师兼掌四乡政令。《左传 ·成公十五年》:“

  • 㮚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 一说为周朝置。 掌冶铸量器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: “㮚氏为量。改煎金锡则不耗,不耗然后权之,权之然后准之,准之然后量之”。

  • 吏部司

    官署名。隋始置,为吏部的头司。司的主官,隋初为侍郎,以员外郎为佐官。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各一人。唐沿置,以郎中、员外郎为正副主官。吏部郎中二人,正五品上,一人掌文官阶品、朝集、禄赐,给其告身假使;一人

  • 散令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无具体职掌,常奉命巡察州、镇等地方行政机构。见《魏书·张彝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