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长史

长史

官名。战国秦置,掌顾问参谋。秦王政(秦始皇)曾拜李斯为长史。秦,汉因之。西汉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、大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前后左右将军皆置,为所在官署掾属之长,秩皆千石。丞相长史职权尤重。边郡于丞外复置长史,佐太守掌兵马,秩六百石。内郡或置之。东汉太傅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、诸将军沿置,秩千石。度辽将军、护羌校尉、护乌桓校尉亦置,秩六百石。诸王国、边郡、属国不置丞,置长史。边郡、属国长史常称将兵长史,掌兵马。西域长史后代都护成为护理西域之长官。三国时三公府、诸将沿置。丞相府长史为幕僚长(相国、司徒同),出征时又别置留府长史,总领丞相府事务乃至京都事务,行营长史随征,主行营事务; 又有领军长史,地位显要。王府亦置长史,居国相、都尉、傅保下,当以处理王府事,领王府幕僚为主。边郡长史领兵,代替郡丞。西晋诸公、位从公者,及位不从公而为名号大将军者皆置,千石,为幕僚长; 司徒(丞相、相国)置左、右,处理政务。东晋,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亦置。北朝大抵同。隋、唐长史有三类: 诸都护府、诸都督府、诸州长史,中央南衙诸卫、北衙诸军、诸折冲府(隋为鹰扬府)、东宫诸率府长史及诸王府长史。员额、品秩各有不同,皆为幕僚之长,故有元僚之称。除大都督府如扬州、益州长史秩从三品,中叶以后例兼本镇节度使外,其余长史并无实际职任,时或废罢,多以位置闲散及贬谪官员。宋制,亲王府、大都督府、诸州府皆置,用为士人恩赏,或安置贬降之官,皆不厘务。明朝为王府长史司长官,左、右各一人,正五品。洪武九年 (1376)改参军置,为亲王府首领官。十四年,升秩,职掌王府政令,辅弼亲王,总领王府庶务。清朝则为王、嫡子、公主府长官。顺治八年(1651),于亲王府、郡王府、世子府、长子府各置一人,从三品,掌督帅府僚,纪纲总务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)诏固伦公主府亦置一人,职掌同。


官名,战国末年秦有此官,秦时丞相、将军之属官中皆有此官,有的是文职,掌参谋、文书之类,有的是武职,掌领军作战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乃拜斯为长史,听其计。”《汉书·陈胜项籍传》:“羽乃立章邯为雍王,置军中。使长史欣为上将,将秦军行前。”

西汉时丞相、太尉(大司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皆置长史,为事务长官。西汉将军也置长史,为幕僚之长。东汉太尉属官有长史,俸千石,掌诸曹事。司徒、司空的属官也有长史,其职事与太尉长史类同。将军府也置长史,如大将军窦宪的长史,俸中二千石。有的将军府长史也带兵,称将兵长史。两汉边郡也置长史,为太守佐官,出领边防兵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、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。

魏、晋、南北朝多沿汉制。唐代十六卫多置长史,从六品上,掌判诸曹、五府、外府廪禄,卒伍、军团的名数、器械、车马的多少,小事专达,每年秋天帮助大将军考查下属官吏。王府也置长史,从四品上,掌管府僚,管理府中事务。都督府也置长史,大都督府长史为从三品,中都督府长史为正五品上,下都督府长史为从五品上。大都督长史常出任节度史,如扬州等地的节度使,即以大都督府长史的身分担任的;虽名为幕僚之长,实为统帅。大都护府、上都护府皆置长史,正五品上,为幕僚之长。州刺史的属官也有长史,从五品上,为刺史的佐官,无实职。宋代大都督府也置长史,为大都督之副。清代亲王府、郡王府、世子府、长子府都置长史,从三品,掌理府事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一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下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七》、《清史稿·职官四·王公府属各官》、《通志·职官六》、《通典·职官十五·总论郡佐·长史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鞍库

    官署名。清朝内务府武备院之办事机构。康熙三十七年 (1698) 分鞍库设。掌供奉宫用鞍辔、皮张、雨缨、条带诸事。下设熟皮作。置五品员外郎二人,六品库掌二人,委署六品库掌一人,各种匠役二百余人。

  • 禁防

    ①“禁防曹”“或禁防参军”省称。②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,置诸房禁防、三厢禁防,皆七品。③南齐宫中置,掌禁卫,以宦者为之。南齐书·东昏侯纪》帝“闻兵入,趋出北户,欲还后宫”,“阉人禁防黄泰平以刀伤其膝”

  • 郡租曹

    郡分职诸曹之一。北魏、北齐置,有租曹掾及佐,掌租赋之事。

  • 判殿中省事

    官名。北宋前期置,员一人,以无职事朝官充任,掌郊祀、元日、冬至天子御殿及禘袷后庙神主、赴太庙伞扇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罢。官名。宋初殿中省的长官,见“殿中省”。

  • 宫臣

    东宫官员泛称。《旧唐书·李纲传》:“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”。

  • 塔布囊

    ① 明朝对同成吉思汗后裔成婚人之称号。②爵名。清朝蒙古贵族之爵位。为内蒙古土默特左翼旗、喀喇沁三旗世职封袭的第七等,位次辅国公。品至四品。清朝蒙古王公爵名,位次于辅国公,与“台吉”同。土默特左翼旗及喀

  • 左评事

    官名。明朝大理寺之职官。隋以后历朝大理寺均设评事一官,至明朝始分左、右,分别隶大理寺左、右二寺,与二寺主官同掌所管刑名案件。明朝左、右评事各设四人,清朝减为各一人,均为正七品。官名,即“左平”,汉宣帝

  • 武选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武选司员外郎。明清兵部武选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司马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。雍正五年(1727)定制六人,满洲

  • 王国防阁

    官名。北齐于王国置防阁四人,掌护卫之事。

  • 蕃部

    官署名。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(546)置,为尚书省十二部之一,掌管诸侯朝觐礼仪,以蕃部郎中为长官。恭帝三年(556)改以中大夫为长官,隶秋官府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蕃部中大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