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里甲

里甲

明代基层组织或役制组织。明代在江南地区,其县以下的基层组织多实行都图制,但在当时北方各省,如山东、北直隶、山西、陕西及河南等地,在乡、坊之下多只里、甲二级。明代初年规定,大致各州县税粮的征收,均以里甲为单位。以邻近一百一十户为一里,从中推丁多田多的十户轮流充当里长,其余一百户分为十甲,每甲十户,轮流充当甲首。每年由里长一人率领十甲的甲首应役,称“当年”。十年轮流一遍,称“排年”。期满后,按各户人丁和田地增减重新编排。里长贫困,在一百一十户内另选;逃亡的补足。里甲人户都载在黄册内,男子始生登于籍,为不成丁,十六岁始成丁。成丁后即须应役,至六十始免役。妇女与不成丁不充差役。其他军匠等户则各以本业占籍。每里编为一册,册首总为一图。鳏、寡、孤、独和无田户不服役的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,列在册后,叫畸零。遇有差役,凭册派定。里甲起初担任传达公事、催征税粮。以后官府聚敛繁苛,凡祭祀、宴飨、营造、馈送等费,都要里甲供应。西南云贵等省,以地处偏僻,免造赋役黄册,故亦无里甲之制。又有一些地方,则以有粮万石上下的为一区,另设或仅设一粮长以董本区税粮收解之事。参见“粮长”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大谏

    官名。①春秋齐国置,掌规劝训戒之事。《管子·小匡》: (管仲曰)“犯君颜色,进谏必忠,不辟死亡,不挠富贵,臣不如东郭牙,请立以为大谏之官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作“大谏臣”。②谏议大夫别称。洪迈《容斋四

  • 礼部右侍郎

    官名。明、清礼部之副长官。明朝始设,一人,正三品,与左侍郎同佐尚书掌部务。清沿明制,定满、汉各一人,从二品。宣统三年 (1911),礼部改为典礼院,遂废。详“礼部左侍郎”。

  • 市史

    官名。唐宣宗大中五年(851)大都督府置一员、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二员,与佐、师掌分行检察州、县之市。

  • 黄门书者假使

    西汉黄门待诏之一,为黄门书者中的功高者。见《汉书·艺文志》。假使,指功高者。《通典·职官三》“中书省通事舍人”条说:梁“谒者十人,……功高者一人为假使,掌差次谒者。”

  • 伊耆氏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秋官府司要下大夫所属伊耆氏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都厢

    见“厢宫”。

  • 月参

    即按月参见皇帝。在封建社会,官吏参拜皇帝,因职位不同,参拜的间隔也不一样,月参,即每月参见一次。这种参拜级别的官吏,称为月参官。

  • 掌戎隶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隶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掌戎隶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攒典

    吏名。金朝始置,掌诸仓、草场之钱粮帐目。岁收一万石以上之仓设二人,草场设二人。元朝沿置,凡与钱粮有关之仓、库、务中均设有,员额不等,任满后可转为司吏或典吏。明朝负责税务之衙署亦设有。清朝为地方吏员之一

  • 三老三吏

    西周时辅佑周天子的六位大臣。一说即“三左三右”,指大宰、大宗、大史、大祝、大士、大卜。《逸周书 ·大匡》:“王乃召冢卿,三老三吏,大夫、百执事之人,朝于大庭。”参见“三左三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