郡军府咨议参军
官名。晋置,会稽太守王舒尝聘请虞预为咨议参军,见《晋书·虞预传》。
官名。晋置,会稽太守王舒尝聘请虞预为咨议参军,见《晋书·虞预传》。
出逃或逃亡在外的将军。《史记·孟尝君列传》:“秦亡将吕礼相齐,欲困苏代。”
汉朝皇帝宫殿建筑的一种装饰,本为皇帝专用,间或赐与有殊勋的贵戚重臣。据《汉书·王莽传》,平帝时王莽秉政,以策命拜受九锡,其一即为“纳陛”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纳,内也,凿殿基为陛,不使露也。”
官署名。北宋神宗熙宁二年(1069)置,以参知政事王安石、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制置三司条例,讲求财计之利病,革除宿弊,更立新法,以开财利之源。三年,并归中书。官署名。宋置,掌制定和颁布新法。《宋史·职官
①太子所居之宫。亦为太子代称。《曶鼎铭》:“以匡季告东宫,东宫乃曰。”《诗经·鄘风·硕人》:“东宫之妹,邢侯之姨。”毛亨传: “东宫,齐太子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太子居东宫,因以东宫表太子。”②春秋战国诸
即“岁试”。明清时对生员考试的方式之一。学道或学院巡回所属,以岁考考校生员的学业,考试成绩按六等计分,三科不考者,褫革衣衿,请假与游学则不在此例。
官名,掌总统西方。《后汉书·孝献帝纪》:“省扶风都尉,置安汉都护。”注:“扶风都尉,比二千石,武帝元鼎四年置,中兴不改,至此以羌扰三辅,故省之。置都护,令总统西方。”
官名。即太府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太府卿。
明朝翰林院与詹事府左春坊官员考驳诸司奏本、启本行文时的加衔。洪武十四年(1381)令翰林院编修、检讨、典籍同左春坊左司直郎、正字、赞读考驳诸司奏、启,平允则署其衔曰:“翰林院兼平驳诸司文章事某官某”,
官名。北洋政府置,为税务处的长官。见“税务处”。
传说中的上帝。古时所谓三皇中第一位就是天皇,其次是地皇、人皇。统治天者称天皇,统治地者称地皇,统治人者称人皇,也称泰皇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古有天皇,有地皇,有泰皇。”皇帝的称谓。《新唐书·高宗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