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侍大夫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改内客省使置,为武臣或内侍阶官,正五品。
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内客省使为通侍大夫,秩正五品。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改内客省使置,为武臣或内侍阶官,正五品。
武阶官名。宋政和中改内客省使为通侍大夫,秩正五品。
官名。清末各省谘议局长官。详“谘议局议长”。又,内阁总理大臣会议时充议长。
官署名。民国十七年国民政府置,属行政院,掌管蒙古、西藏的行政及各种兴革事项。设委员长、副委员长各一人,委员十五至二十一人,就其中指定常务委员六人,由国民政府选熟悉蒙藏政教情形者担任,下设蒙事、藏事、总
官名。北周置,承御大夫属官,亦称承御二命士。随承御大夫侍卫皇帝左右。正二命。见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四六八《赵朗墓志》。
官名。汉代寝令的属官,《西汉会要·职官一》有寝郎冯参。参见“寝令”。
见“户部提举管勾官”。
监狱官名。清光绪庚子年(公元1900年)以后,改革官制,凡新旧监狱的主官一律称管狱官。
满语官名。又作“克食哈番”。汉名为恩骑尉,清朝世职之最后一等。
唐代铨选中的注官手续。唐制,铨试合格后注官,得参考选人意愿,即《新唐书·百官志下》所谓“询其便利而拟”,选人不同意所拟官职,可以要求重新注拟,经三次注官唱名仍不同意时可以等候下届注拟。下届冬集时可免试
官名。见“东台”。
官名。北宋开封府属官,员四人,掌刑狱讼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