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侯会盟时的首领、主持人称盟主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晋君宣其明德于诸侯,恤其患而補其阙。正其违而治其烦,所以为盟主也。”东汉末年,将军、州牧、刺史、郡守联合讨董卓时,曾以袁绍为盟主。《三国志·魏
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为翼王府典官之一,掌刑狱。员额二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
官名。南宋实录院置,以侍从官充任,掌修实录。参见“实录院”。
官名。东汉置。隶少府所属太医令,员一人,秩三百石,主药方。官名,为太医令的佐官,一人,秩三百石,掌药方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·少府》。参看“太医令”条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畿大夫下大夫属官。正二命。
宋朝吏部、户部、礼部统称。
官名。明朝王府仪卫司长官。详见“仪卫司”。
官名。宋朝初年,大军出征置。后避英宗赵曙名讳,改称行营副都总管。
官名。北周置,亦称少司武。武帝宣政元年(578)未置司武上大夫前,佐司武中大夫掌宿卫军事,正四命; 其后则佐司武上大夫掌其事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明、清对士子未经录取入府、州、县学读书省之称呼。无论老幼皆称。入学后则称生员。明清两代称未经录取入学的考生,学儒学的称为文童或儒童,学武的称为武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