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宫三司副使
见“行宫三司使”。
见“行宫三司使”。
即“三司受事司”。
北齐州主薄名目之一。见“州迎主簿”。
杂任职名。唐置于太子家令寺,员额一百人,掌杂色工役。
官名。民国时合二师以上为军,军设军长一人,统辖全军。军事指挥官名。国民党政府军制,以师为战略单位,军只作为战时指挥单位,平时不设军这一级。军设军长一人,为中将级;副军长一人,为中将或少将级;参谋长一人
满语官名。汉译为“左副都御史”。
君主对臣子的委命或命令。《羌簋铭》: “羌对扬君命于彝。”
宋代官员注授差遣的方法之一。在任职官任职期满或够一定期限移授其它差遣,称为移注。
官署名。清末法部八司之一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京外奏咨减等、盗犯定地、编发给官兵为奴事项,并复核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、山西、山东、察哈尔右翼、绥远城、归化城刑事民事案件。置郎中三人,员外郎五人
武官名。辽仿唐制置诸军都团练使,属南面军官。称某军都团练使。神册二年(公元917年)赵思温曾任汉军都团练。其下有某军团练副使、某军团练判官。
官名。同“吴人”。西周置。“虞”,春秋战国沿置,多称“虞人”。掌山泽、苑囿之官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 “齐候田于沛,招虞人以弓,不进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: “虞人入材。”韦昭注: “虞人,掌山泽之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