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精膳清吏司

精膳清吏司

官署名。简称精膳司。明清礼部四司之一。掌宴飨、牲豆、酒膳之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膳部置。设郎中一人,员外郎一人,主事一人。南京礼部精膳清吏司亦设郎中一人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置。设郎中二人,满、汉各一人; 满洲员外郎一人; 主事三人,宗室、蒙古、汉各一人及笔帖式、经承等吏员。并掌祭祀供物、赏恤牛羊及本部机构所用银物之题销。所属有勘合科、俸粮科、下程科、厨役科、火房等机构办理本司事务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以光禄寺併入,更名光禄司。宣统三年(1911)改隶典礼院。


官署名。明清为礼部的第四司,唐宋称膳部司,列为第三司。掌供应典礼宴席之事。明制设郎中一人,正五品;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;主事一人,正六品。清制设郎中满、汉各一人,员外郎满二人,主事宗室、蒙、汉各一人,笔帖式若干人。司内分设勘合科经承一人,俸粮科经承一人,下程科经承二人,厨役科经承二人,火房经承一人,分理本司事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央监察委员会

    国民党中央党部所属的监察机关。依照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一月二十八日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《中国国民党总章》的规定,其职权为:一、依据党纪,决定各级党部或党员违背纪律的处分;二、稽核中央执行

  • 大元帅大本营

    孙中山准备北伐的指挥机关。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因陈炯明的叛变,非常大总统被迫离开广州,政府和国会均被破坏。当时北洋军阀正宣扬“法统恢复”,国会议员遂多北上。十二年(公元1923年)初,陈炯明被

  • 同知经筵

    官名。明英宗正统元年(1436)始置。以开设经筵讲席,定经筵仪注,命内阁大学士二人同知经筵事,翰林院、春坊经局及国子监祭酒等官进讲经史。

  • 稽察宝坻等处驻防大臣

    官名。又名两翼稽察大臣。清朝负责稽察驻防八旗官兵之大臣,额定二人,每翼一人,于护军统领、副都统内特简。每三年前往各驻防处巡视一次,阅看官兵骑射,分别奖惩兵丁,且甄别官员优劣具奏。

  • 宰司

    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
  • 成全郎

    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军器库副使置,为医官阶官,从七品。金朝为正八品下阶太医官。元朝正七品,为太医散官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正八品下,称成全郎

  • 司金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金部员外郎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复名金部员外郎。

  • 左牝令

    官名。北齐置。详见“左牝署”。

  • 同修国史

    官名。宋朝国史实录院属官,以侍从官兼任,掌修国史。官名。金置,金代国史院设此官,与“修国史”共掌修国史、判院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·国史院》。

  • 武奋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六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七品上。北齐沿置,从八品。武官名。南朝宋置,为加官、散官性质的将军,秩八品。北魏亦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正七品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