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督办盐政处

督办盐政处

官署名。清末中央盐政管理机构。宣统元年(1909)设。掌佐督办盐政大臣管理全国盐务事宜。置提调一人,帮提调二人,秘书官一人,参事官九人,并坐办、委员等。下设盐务总厅、奉直盐务厅、潞东盐务厅、两淮盐务厅、两浙盐务厅、闽粤盐务厅、川滇盐务厅、庶务厅及译电所。三年,改为盐政院。


官署名。清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十一月,上谕称:“各省盐务,纠葛纷纭,疲敝日甚,非统一事权,修明法令,无以提挈大纲,维持全局。”遂特命设立督办盐政处,统一管理,以资整顿。以贝子衔镇国公载泽为督办盐政大臣,以产盐各省督抚为会办盐政大臣,其行盐各省督抚均兼会办大臣衔,以就近考核疏销、缉私等事。次年,督办盐政处会同度支部奏定《督办盐政处办事章程》,规定设提调一人,帮提调二人,秘书官一人,参事官九人,秉承督办盐政大臣办理一切事宜。内部组织分为八厅一所。盐务总厅,以提调、帮提调兼领,综理厅务,掌筹拟改良盐法,审定各项章程,撰拟机要文牍,考核盐务官吏,并总核本处一切事宜。设秘书官一人,参事官二人,坐办二人及一、二、三等委员若干,分司厅务(其兼领各盐务分厅之参事官,均隶属于盐务总厅,帮同办理总厅事务;直奉盐务厅、潞东盐务厅、两准盐务厅、闽粤盐务厅、川滇盐务厅各以参事官一人兼领,下设坐办一人,一、二、三等委员若干人,分司该管区内的盐务;庶务厅,掌钤用关防、收发文件及本处会计事务及其他杂务,下辖译电所;会议所,设咨议官无定额,以讨论各项盐政事务,会议时,以提调为议长,帮提调、秘书官、参事官、咨议官为会议参加人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书吏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(493)定为从九品下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未见。

  • 主符

    官名。唐朝门下省符宝郎属官,置四员,流外四品,掌印符。流外官名。唐代符宝郎所属,员额四人,秩流外四品,专掌各种符。铜鱼符,发兵及易守长用之;传符,给邮驿通制命用之;随身鱼符,用以表明官员等级;木契,为

  • 东园大匠

    官名,属少府,掌建造宫室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将作少府注。

  • 柱国

    官名。①战国楚、赵置,位令尹、相国下,位甚尊。《战国策·东周》: “公爵为执珪,官为柱国,战而胜,则无加焉矣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四》: “田驷谓柱国韩向曰”鲍彪注: “柱国,楚官,盖赵亦有。”秦、汉之际

  • 广州国民政府

   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设于广州的革命政府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,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,有改组大元帅大本营重新建立新的政权组织的必要。因此,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《

  • 调查员

    官名。北洋政府设于参谋本部、法制局、币制局、临时稽勋局、修订法律馆及东省特别区域法院,掌调查事宜。国民党政府设于监察使署,员额四至六人。

  • 中安少府

    官名,汉哀帝时置,为哀帝太后属官,掌中安宫财物,秩中二千石。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元傅昭仪》:“帝太后称中安宫……并四太后,各置少府、太仆,秩皆中二千石。”

  • 东都功德使

    官名。唐德宗贞元四年(788)罢崇玄馆大学士后置,与京都左右街大功德使、修功德使总领全国僧、尼之籍及功役。

  • 正八品土官

    文职土官名。清制,贵州省置三人,广西省置一人,均不理本地方民族事务。

  • 龙图阁学士

    官名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(1010)置,位在枢密直学士上,无吏守,无职掌,惟出入侍从备顾问。多以特恩加赐内外官,带此职者可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。宋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定为正三品。官名,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