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检点

检点

官名。太平天国朝上职官。起义之始即设。初期设三十六员,以殿前左一、殿前右二为序编次;至第十一始,去“前”字,依次类推,至殿右三十六检点止。奉命可统数军,行文称钦差大臣,总制以下皆听指挥。有功将士,常加恩(赏)检点虚衔,称殿前检点,不得与正检点并列。另有职同检点无定数。天朝后期设六爵,检点已成卑官。至天历丁巳七年(1857),己排至一百五十二号。


官名。也写作“点检”。从五代到宋初有殿前都检点、副都检点;掌侍卫扈从之事,为禁军首领。五代末,赵匡胤以后周都检点废周建宋。辽,金皆置。见《文献通考·枢密院·殿前司》、《辽史·百官四·南面军官》、《金史·百官二·殿前都点检司》,参看“都点检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庶僚

    庶僚,也写作庶寮,犹言“众官”。《后汉书·刘恺传》:“考功量才,以序庶僚。”

  • 同知弘文院事

    官名。金置,为弘文院副长官,从六品,位在知院下,与知院共掌校译经史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弘文院》。

  • 内膳上士、中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内饔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掌理王及后、世子食物的烹调。北周依《周礼》置内膳上士,正三命;内膳中士,正二命。属天官府膳部中大夫。

  • 右游击倅长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右武伯中大夫右游击率上士属官,正一命。

  • 王府法曹参军事、行参军

    官名。隋于诸王府置法曹行参军,唐代改为法曹参军事,置于亲王府,员额一人,秩正七品上,掌按讯、决刑。

  • 三等道

    道的等级之一。北洋政府时期规定,凡辖县较少、政务较简或财赋一直较薄的道,为三等道。

  • 东北路监军马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,职掌不详。

  • 州同知

    官名。简称“州同”详“州同”条。官名。金元明诸代,诸州不设通判,而以同知为其副职。金制于节镇州置同知节度使,防御州置同知防御使事,刺史州置同知,分别为节度使、防御史、刺史之副。元制于上、中、下州亦各置

  • 总领内外厩马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掌皇帝宫帐马匹之事。官署名。辽置,掌领内外厩马,属北面诸厩官。以总领内外厩马为主官。

  • 官吏俸禄,也指官吏职位或品级。汉朝官秩以石计,自二千石至百石不等。西汉主要为谷,东汉为半钱半谷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载有东汉百官受奉例。两晋南北朝大体仍沿汉制,以石计秩。唐朝以后与“品”连称。勃海国则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