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提督

提督

官名。① 明朝置,武官。始以内臣、文臣充任,位在总兵官之上,寓以监察之义。永乐 (1403—1424) 中,亲军三大营均设提督内臣。正德 (1506—1521) 中,皇帝自称总督军务,武臣江彬以平虏伯为提督。武臣之有提督始此。中叶后,巡抚多兼提督军务衔,亦间有总兵加提督者。万历 (1573—1620)时专设提督,但不常置。又,南京置有操江提督。②清朝置。为“提督军务总兵官”的简称。又别称“提台”、“军门”。绿营军之最高长官。从一品。分设于内地各省,掌一省之军政,并节制各镇总兵。所属有总兵、副将、参将、游击、都司、守备、千总、把总、外委等官。虽与直省督抚并称“封疆大吏”,然听总督节制。其不设之省,则由巡抚兼任。沿江、沿海地区,专设水师提督。江南、湖南、浙江等地,则置水陆提督。此外,京城有“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”。③郑成功设。其军队分为五军,下辖陆军七十二镇、水师 二十镇。每镇有官兵一千二百名,各设提督、统领,掌管一镇之军务。凡有战事,则与统领率队出征。


官名,明代京营设提督。《明史·职官五·京营》:“隆庆初,仍以总督为提督,改协理为阅视,寻并改阅视为提督。四年二月更营制,三营设各提督。”、“三营俱选勋臣提督之。:其职,文臣、武臣、宦官并用。清代多数省设提督,少数省由巡抚兼任。提督统辖绿营本标的官兵,及分防的营汛(驻兵地点大的为营,小的为汛),节制各镇总兵而听总督指挥,从一品,掌军政,为地方最高武职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·提督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编定书籍

    宋朝国史院属官。以秘书省校书郎、正字充任,掌有关修史之事。

  • 平准令

    官名。汉武帝元封元年 (前110) ,桑弘羊为治粟都尉,领大农,置大农部丞数十人,分部主郡国,置平准于京师。受天下委输,尽笼天下之货物,贵即卖之,贱则买之,使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,而物价得平。其后,赵广

  • 内书堂

    明朝宫内教授宦官识字读书之所。宣德四年(1429)始设,选儒臣任教。命小内使入堂读书。明代宦官衙门司礼监的附属机关。明洪武年间,太祖严禁宦官识字。后设内官,典簿书,掌文籍,以通书算小内使为之。永乐时,

  • 武卫军都指挥使司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属尚书兵部,掌防卫都城,警捕盗贼。其官有都指挥使,从三品;副都指挥使,从四品;还有判官等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都指挥使司》。官署名。金置,属尚书省兵部。掌防卫都城、警捕盗贼。设官有都指挥使

  • 左匡政

    官名。即尚书省左仆射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左仆射。官名。唐代中书省改名为中台时,左右仆射改称左右匡政。参见“中台”。

  • 章佩院

    见“章佩监”。官署名。元至元二十二年置章佩监,至大元年升为院,秩从二品,掌御服宝带、后妃首饰等物,至大四年复称监。见《元史·百官六·章佩监》,参看“章佩监”条。

  • 典翼乐

    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属翼王府,员额一百人,官阶为职同总制。参见“典乐”。

  • 监农御史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掌监农事,隶御史台。《三国志·楼玄传》: “孙休时为监农御史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属御史台,掌监农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楼玄传》:“楼玄字承先,沛郡蕲人也。孙休时为监农御史。”

  • 帐内府

    官署名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秦王、齐王府置,并分左、右,太宗贞观(627—649)以后不分左、右; 置典军、副典军各二员,掌府事,领校尉、旅帅、队正、队副及帐内亲兵,侍卫陪从。

  • 四川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“四川司”。①明清户部诸司之一。掌理四川省钱粮收支数目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四川部置,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官。分置民科、度支科、金科、仓科等四科治事。兼掌在京神策等十一卫及南直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