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奉
官名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于殿庭仪礼司置。一人,从八品,掌赞导礼仪等事。十三年革。
官名。承奉是承奉郎的简称。隋文帝在吏部另设通议、朝议、朝请、朝散、给事、承奉、儒林、文林八郎。隋朝的吏部,为六部之首,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、考察、升降、调动等事,长官为吏部尚书,他官皆为属员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·光禄大夫以下》。
官名。明洪武九年 (1376) 于殿庭仪礼司置。一人,从八品,掌赞导礼仪等事。十三年革。
官名。承奉是承奉郎的简称。隋文帝在吏部另设通议、朝议、朝请、朝散、给事、承奉、儒林、文林八郎。隋朝的吏部,为六部之首,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、考察、升降、调动等事,长官为吏部尚书,他官皆为属员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·光禄大夫以下》。
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神勇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官署名,列尉大夫办公的官署。参看“列尉大夫”条。
官名。明清都察院所属湖广司之主官。掌道事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设,三至五人。后增至八人。南京都察院亦设三人。皆正七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。乾隆十四年(1749)定制,设掌印御史满、汉各一人
伍长别称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:“訾其里正与伍老屯二甲。”刘师培注: “里正、伍老均乡官,盖闾师之属。”秦代伍长的别称。见“什长”。
见“资善堂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资善堂”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供应祭祀的鸡牲及呼告国家祭祀的时辰。《周礼·春官》: “鸡人,下士一人,史一人,徒四人”,“掌共鸡牲,辨其物。大祭祀,夜呼旦以叫百官。凡国之大宾客、会同、军旅、
大喇嘛名号。西藏置,员额十二人,属于能“转生”的活佛,其地位在呼图克图之下。参见“呼图克图”。
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(220—226)中置,蜀、吴及两晋、十六国后赵、前凉、南燕、南朝宋等亦置。常简称牙门。为统兵武职,位在裨将军下、郡守上。依任职地区不同,又有西戎牙门、淮南牙门将、扬州牙门将等名号
官名。即刑部郎中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 改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复名刑部郎中。
军营官署名。明永乐二十二年(1424)于京营五军、神机二营分置。各设管掖官,称坐营,以勋臣充任,掌管左、右两掖军马,平日驻训,战时从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