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户部侍郎

户部侍郎

官名。①隋朝度支部所属户部司之长官。掌户部事。置二人。初正六品上,高祖开皇三年(583)加为从五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 ,改称民部郎。②唐朝以后中央六部之一户部之副长官。佐户部尚书掌部事。唐高宗登基(649) ,以避太宗讳,改民部侍郎设。二人,正四品下。北宋前期为四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为从三品职事官。凡二人,分领左、右曹之事。南宋初,只设一员。高宗绍兴四年(1134),复置二员,通治左、右曹。辽朝设,为南面官,无实职,多为加官。西夏亦设,其制不详。金朝置二员,正四品。章宗泰和八年(1208)裁一员,大安二年(1210)复为二员。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户部与吏、礼二部合称左三部,共置侍郎二员。至元五年(1268),户部等六部自立。后定制,部设侍郎二员,正四品。明初沿元制,设二人,正四品。后分置左、右侍郎,各一人,正三品。清沿明制,亦分左、右,满、汉各一人,从二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,户部改度支部,遂称度支部左、右侍郎。参见“户部左侍郎”、“户部右侍郎”。


官名。与户部尚书共掌土地、人民、钱谷之政、贡赋之差。为尚书之贰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户部》,参看“户部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广济提举司

    官署名。元置,属徽政院,秩从五品,掌修合药饵,以济贫民。设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同提举、副提举各一人。

  • 下阶

    官制用语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规定在每品内分三个等级,称上、中、下三阶。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改为自第一品至从三品内不分阶,自第四品至从九品每品内分上、下两阶,不过属于某品下阶的官职,

  • 公府营军曹

    公府诸曹之一。西晋安平献王孚为太宰时府内置营军曹,设属一人,掌营军之事。

  • 厨丞

    官名,汉置,属京兆尹,佐厨令掌厨食事务。参看“厨令”条。

  • 阪尹

    官名。西周设置,见《尚书·立政》。“阪”是险要地方,为了防止叛乱,在那里设“尹”防守。

  • 乙室部大王

    官名。又称乙室大王、乙室王。辽乙室王府长官,掌乙室部部族军马之政。任职者多为皇族、国舅等族之人。官名,辽置,也称“乙室王”或“乙室大王”,见“乙室王”条。

  • 宾客清吏司

    官署名。简称“宾客司”。清朝理藩院诸司之一。顺治十八年(1661)设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称王会清吏司,遂废。

  • 升甲

    宋朝贡举考试的一项规定。举人殿试合格,通常按成绩分成五甲,赐及第、出身、同出身。部分举人得特殊优待,可升一至二甲。宋代科举考试中的一项规定。宋制,殿试及第者分为五甲,分别赐予及第、出身、同出身。又规定

  • 照票

    见“印票”。

  • 大司空府

    官署名,大司空的官署,也就是司空府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世祖即位,为大司空,建武二十七年,去‘大’字。”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三府更辟,皆不应。”注:“三府谓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