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庶子

庶子

官名。西周已置。《邾公华钟铭》:“铸其和钟,以恤其祭祀盟祀,以乐大夫士庶子。”或说职掌教谕管理诸侯、卿、大夫、士之庶子,亦作诸子。《周礼》列为夏官之属,掌宿卫王宫。战国时期,国君、太子、公卿大夫等置为家臣,侍从左右,又有御庶子、中庶子、少庶子等名目。秦、汉以来,历朝置为太子属官,详见“太子庶子”。又,汉朝列侯国置为家臣,管理列侯家事务。魏、晋、南朝沿置,兼摄祠祭,王国则置世子庶子。


官名。为太子侍官。《礼记·燕义》:“古者周天子之官,有庶子官。庶子官职(掌)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,掌其戒令,与其教治,别其等,正其位。”《周礼》称诸子。《周礼·夏官·诸子》,其职掌与庶子同。秦、西汉、东汉皆有庶子。汉为太子官,西汉五人,秩六百石;东汉无员限,秩四百石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太子庶子》。晋有庶子四人,职比散骑常侍、中书监令,为太子侍从官;另有中庶子四人,职如侍中,掌文翰,也是太子属官。见《晋书·职官志》。南朝宋承晋制。齐置中庶子。见《宋书·百官下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》。梁陈皆置太子庶子和太子中庶子。庶子掌侍从左右,献纳得失。中庶子行则负玺,前后部护驾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北魏庶子中庶子皆置。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北齐门下坊设中庶子,典书坊设庶子,见《隋书·百官中》。隋门下坊置左庶子二人,典书坊置右庶子二人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下》。唐代左春坊置左庶子二人,正四品,掌侍从赞相,驳正启奏;右春坊置右庶子二人,正四品下,掌侍从献纳启奏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》。左春坊比门下省,右春坊比中书省。自此以后,历代相沿,直至清末才废庶子一官。参看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庶子》、《历代职官简释·庶子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兵部司马部

    官署名。明初兵部四属部之一。洪武二十二年(1389)改总部而置。设郎中一人,正五品,员外郎一人,从五品,主事一人,正六品。掌武职选授、升调、袭替、功赏之事。二十九年改为武选清吏司。

  • 百工监丞

    官名。隋朝行台省百工监属官,置四员。唐朝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百工监次官,置四员,正九品下; 将作监百工监属官,置一员,正八品上。

  • 一等译官

    见“译官”。官名,即一等翻译官,掌翻译。清朝末年地方交涉使司的属官中有一等译官。译官分一等译官和二等译官;一等正六品,二等正七品。

  • 同勾当转运事

    官名。宋置,见“转运使”。

  • 开国县侯

    爵名。参见“开国侯”。南朝梁始置,与开国郡侯同为三品。陈制同梁。北齐亦置开国县侯,与散县公同为从二品。

  • 执事中尉

    官名。南朝梁置,王国属官。

  • 知御膳

    官名。北魏置,为后宫女官,负责皇帝、皇后的饮食。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三四《傅姆王遗女墓志》: “(遗女)尤辨鼎和,是以著称,故显祖文明太皇太后擢知御膳。”

  • 仓部员外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左六司仓部次官,位郎中下。

  • 学官

    泛指掌管学校教育之官员。又有“教官”、“校官”、“广文”、“学博”等称呼。汉朝设于中央机构者有博士、博士祭酒等。武帝时令天下郡国皆立学官,或称校官,有文学掾史、经师等,掌理学政,教授诸生。平帝元始三年

  • 家马官

    泛指管养家马的诸官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太原郡,秦置……有家马官。”注:“臣瓒曰:汉有家马厩,一厩万匹,时以边表有事,故分来在此。家马后改曰挏马也。”参看“挏马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