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市令

市令

官名。春秋时楚国置,主管市场交易。汉朝大城市均置市长,然长安两市,一市置长,一市置令。长安市令属京兆尹。南北朝或置。唐、五代因之,职掌略同。唐朝府、州、县皆设市,以市令主之,另置丞、佐、史、帅等。员额、品秩不等,多取勋官五品以上及职事九品者充任,有品秩者由中央任命,无品秩者听州县署拟,但州市令不得任用本州人,县市令不得用本县人。贞观十七年(643)一度废之,垂拱年间复置。


官名,掌管理市场交易和物价平衡等事。自汉朝至唐代城市都有商业区,如汉代长安的东西市、唐代长安的东西市、洛阳的南北市等,政府皆派专官管理,专官之长称市令。《史记·孙叔敖传》:“市令言之相曰:市乱,民莫安其处,次行不定。”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右内史,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京兆尹,属官有长安市厨两令丞。”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下》:“市令一人,从九品上。掌交易,禁奸非,通判市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台使

    ①朝廷使臣。两晋南朝称宫廷禁省为“台”,故名。 《晋书·段匹䃅传》:“(邵)洎复欲执台使王英送于季龙, 匹䃅正色责之曰: ‘卿不能遵兄之志,逼吾不得归朝,亦以甚矣,复欲执天

  • 卫生司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民政部卫生司之长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,一人,正五品。掌司事。

  • 教坊提点

    官名。金代教坊设提点,正五品;使从五品;副使,从六品;判官,从八品。掌殿庭音乐,总判院事。见《金史·百官二·教坊》。金代教坊的主官,见“教坊”。

  • 交通部整理汉冶萍公司委员会

    交通部直属机构。国民党政府交通部为整理汉冶萍煤铁矿厂,以巩固及发展中国的钢铁事业起见,设立整理汉冶萍公司委员会。依照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十一月十八日公布的《交通部整理汉冶萍公司委员会暂行章程》

  • 颛顼

    颛顼部落的首领称号,亦号高阳氏。颛顼部落为夷人中的一个分支,春秋时代的卫国传说是“颛顼之虚”,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地区。其后裔有祝融,春秋时代的郑国传说是“祝融之虚”,地处嵩山东麓的外方地区,其后裔发展

  • 仪制清吏司员外郎

    官名。简称“仪制司员外郎”。明清礼部仪制清吏司之副长官。佐郎中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仪部员外郎设,一人,从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员外郎一人。七年(1650)增设满洲员外郎。

  • 同文馆管理大臣

    官名。清末同文馆之总管官。由总理大臣内特简,无定员。总管同文馆事务。下设提调二人,帮提调二人,负责安排课程及督察学生。

  • 假倭王

    王名,三国时期魏封倭国国君为假倭王。假:代理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乌丸鲜卑东夷传》:“正始元年,太守弓遵遣建忠校尉梯儁等奉诏书印绶诣倭国,拜假倭王。”

  • 司鬯下士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春官府典祀中大夫司鬯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

  • 小膳部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 置,北周沿之。天官府膳部次官,佐膳部中大夫掌管皇帝饮食事务。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) 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遂成为膳部长官,称膳部下大夫。宣帝即位,六府诸司复置中大夫后,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