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左丞相

左丞相

官名。战国秦始置,秦朝沿置。为政府最高国务长官,辅助皇帝管理政务。亦省称丞相。西汉初唯置一丞相,惠帝六年 (前189)分置左、右,文帝二年 (前178) 又置一丞相,武帝征和二年(前91)复分置。不久又置一员。秩皆万石,为宰相之任。三国吴一度分置左、右。两晋、南朝、北魏、北齐,或置或省,皆特为权臣专设之名号,并非处理实际政务的宰相。置则位一品、秩万石 (梁位十八班) 。唐玄宗开元元年 (713) 改尚书左仆射为左丞相,从二品,天宝元年 (742) 复旧;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 (1172)亦改尚书左仆射为左丞相,正一品,皆为宰相之任,处理国家政务。辽朝为南面朝官,隶属三省之一的中书省,非定制,亦无实权。金朝为尚书省长官之一,与右丞相、平章政事合称宰相,总理政务,从一品。元朝沿之,初为中书省、尚书省长官之一,置省不常,员额不定; 武宗至大四年 (1311) 后,尚书省并入中书省,设左、右丞相各一员为中书省长官,总理政务,正一品。文宗至顺元年 (1330) ,专任右丞相,左丞相或置或省。明初沿置,正一品,洪武十三年 (1380)罢中书省,遂废。秦、汉、元皆居右丞相下,北朝、唐、宋居右丞相上。参见“丞相”。


官名。秦汉皆置,为百官之长,佐天子理万机,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相国、丞相》:“相国、丞相,皆秦官,金印紫绶,掌丞天子助理万机。秦有左右,高帝即位,置一丞相,十一年更名国相,绿绶。孝惠、高后置左右丞相。”其后,后周、金、元皆置。职权略轻。见《通典·职官一·宰相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尚书省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一·中书令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春官府

    官署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与天官、地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府合称六府。以大宗伯卿为长官,设小宗伯上大夫、春官府都上士以佐其职,掌制订国家各项礼仪,主持祭祀仪式,守护宗庙陵墓,撰写皇帝诏

  • 两京武库署丞

    见“两京武库丞”。

  • 度支部承政厅郎中

    官名。清末度支部属官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三人,正五品,奏补。承左、右丞之命,综理厅务。

  • 公车司马令

    官名。省称公车令。西汉属卫尉,职掌皇宫司马门警卫,夜则徼巡宫中。东汉时掌宫南阙门,秩六百石,下设丞、尉各一人。汉制,凡吏民上书,四方贡献,以及征诣公车者,均由公车司马令呈达。三国沿置。据洪饴孙《三国职

  • 监医正

    官名。清末法部属官。详“法部监医正”。

  • 府同知

    官名。辽制于黄龙府和兴中府置同知,为知府的副贰,属南面大蕃府官。金代京府与外府亦设同知,位在府尹之下,少尹之上。元代在散府府尹之下亦设同知为其副职。明制,府同知与通判分掌清军、巡捕、管粮、治农、水利、

  • 西閤祭酒

    官名。晋初设置,是与东閤祭酒相对应的官,见“东閤祭酒”。

  • 直勤

    北魏鲜卑语的音译。亦作直懃,将指北魏皇帝的嫡系子弟。《宋书·索虏传》: “(拓跋)晃子濬字乌雷直懃,素为(拓跋)焘所爱。”

  • 部推

    任官制度。明朝京官太常卿以下官职空缺,多由吏部推举,再加任用。武官任副将、参将、游击将军、佐击将军、坐营官、大号头官等,则由兵部推举。明代铨选方式之一。即由吏部推选太常卿以下官。参见“廷推”。

  • 女君

    女君即皇后。《汉书·外戚传·文德郭皇后》:“黄初三年,将登后位,文帝欲立为后……遂立为后。”注:“《魏书》曰:后上表谢曰:妾无皇、英釐降之节,又非姜、任思齐之伦,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。”皇后之称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