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州军府

州军府

官署名。汉代州部僚佐仅有别驾、治中及诸曹从事一系,均由长官辟除。汉末、三国时期,以地方军事频仍,刺史加将军领兵者,则加置长史、司马。魏及西晋,朝廷有时派员参赞领兵刺史的军事,然尚未成为定制,军府僚佐亦未自成系统。东晋以后,军府始逐渐形成。其时除单车刺史仅置州吏如汉制之外,凡刺史加将军者均得开府置佐,且其组织渐有定型,于是与承汉代以来的州吏并列,各自成一系统,分别称为府佐吏与州佐吏。军府僚佐以长史和司马为上佐,分职诸曹略如公府,阁内有功曹、主簿、录事、东西曹掾以及警卫军府的防阁将军等。自上佐至阁内诸职(功曹、主簿等)均为品官,长官有推荐权而无任命权,但无簿贯限制。军府建立之初,本来只理军务,与地方行政无涉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,州佐吏的职权渐被侵夺,至南北朝时,州的行政事务全归军府,自汉代以来相承的州佐吏一系转处闲散,成为地方人士籍以寄禄的冗官。北魏、北齐制同南朝。北周时已有混合两系僚佐的趋势。隋文帝统一全国后,遂废除州佐吏一系,专以军府的长史、司马与诸曹参军军事掌理地方政务,形成唐代州府组织的典型制度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内直备身五职

    北齐太子内直备身都将、太子内直备身别将、太子内直备身统军、太子内直备身军主、太子内直备身幢主的合称。属太子左右卫坊,由太子内直备身正、副都督统领,负责东宫侍卫。从七品。东宫武官名。北齐置,见“左右卫坊

  • 发引使

    使职名。金朝勋臣死后,皇帝派官员担任送丧柩车的执引前导,称发引使。

  • 国会秘书厅

    北洋政府时期国会参众两院的内部机构。设秘书长各一人。第一届国会参议院秘书厅分设文牍、议事、速记、公报、会计、庶务六科;众议院秘书厅分设议事、速记、文书,会计、庶务五科。

  • 希约第巴

    唐古特官。第巴本为藏语“酋长”,后转为官名。清分设于前后藏,秩五品,属唐古特文官。员额前后藏各二人,在前藏者管理布达拉一带民众,在后藏者管理噶孜一带民众。民国时期沿置。

  • 权局

    见“摄官”。

  • 核实司

    官署名。金置,属户、工二部。掌核实营造材物、工匠价值等事。主官有管勾一人,从七品。

  • 蕃汉官

    西夏官制。 景帝元昊称帝前立官制, 设文武班,其制多仿宋朝。自中书、枢密、宰相、御史大夫、侍中、太尉以下命蕃、汉人分任。另有专授蕃(党项)人的官职,以蕃语称呼。军队各监军司都统军、副统军、监军使以党项

  • 管理苏州织造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广储司所辖负责苏州织造官员,由司员内奏简。

  • 仆人

    官名。又称“圉人”。西周设官有“仆”。春秋诸侯国沿置,称仆人。掌王宫侍卫、奏报及引见宾客等。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诸侯宾至,甸设庭燎,仆人巡宫。”《襄公三年》:“魏绛至,授仆人书。”《僖公二十四年

  • 司功佐

    杂任职名。唐置于京县或畿县,其职掌相当于州的司功参军事。参见“司功参军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