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将军府

将军府

1、指将军的治所和幕府。汉朝将军位比公者四:大将军、骠骑将军、车骑将军、卫将军。汉制,位同公者开府,府员有长史、司马各一人,秩千石,司马主兵,如太尉。从事中郎二人,六百石,取参谋议。掾属二十九人,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。大将军领兵营五部,部置校尉一人,比二千石,军司马一人,比千石。部下有曲,曲有军候一人,比六百石。曲下有屯,屯长一人,比二百石。又有军假司马、假候为副。还有外刺、刺奸等。其后,历代多沿置。

2、民国三年,袁世凯置将军府,直属大总统,名义上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,设将军若干人,以陆海军上将、中将任之,其实是承大总统之命,会议军政,校阅军队,特任上将军一人管理府中事务。不久即废。


官署名。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(公元1914年)六月三十日下令裁撤各省都督, 七月十八日公布《将军府编制令》,在京师设置将军府,直属于大总统,作为最高军事顾问机关。设上将军和将军,员额均不固定,由大总统于陆、海军的上将或中将中特任。上将军和将军承大总统之命,会议军务,检阅陆海军,或派驻各省, 组织将军行署,督理军务。留在京师将军府的多冠以威字为称,如段祺瑞称建威上将军,蔡锷称昭威上将军。派往各省的将军,其名号多冠以武字为称,如江苏的冯国璋称宣武上将军,安徽的倪嗣冲称安武上将军,派在东三省的另冠镇字为称,如奉天的张锡銮称镇安上将军;各省以文官(巡按使)兼充督理军务的,则只加将军衔。管理将军府事务者, 即以“管理将军府事务”为称,由大总统特任上将军一人充任。府内置事务厅,设厅长一人,事务员四人,参谋、训官各四人,秘书、书记各二人。另有参军若干人,由大总统任命,位次将军。民国十四年(公元1925年)元旦, 临时执政段祺瑞下令撤销将军府,但将军名号仍旧沿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六部路都统司

    参见“都统司”。

  • 协理事务总管

    官名。清朝圆明园护军营之职官。掌章奏文移事务。额设二人,正三品。由总统大臣于现任总管内拣选引见充补。

  • 建忠将军

    官名。东汉末置,十六国后秦、后凉、西秦、北凉及北魏置。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职员令未载,二十三年复次职令,定为四品。杂号将军名,东汉末置,献帝建安四年鲜于辅曾任此将军,掌征伐或驻守。其后,三国

  • 掌军中郎将

    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~220)末刘备置。以益州太守董和任之,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,成为主要辅政官员。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与诸葛亮共掌左将军大司马府事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董和传》:

  • 鼓吹署

    官署名。掌皇帝仪仗所用鼓吹乐队。设令、丞为长贰,西晋始置,隶太常。东晋初省太乐并入鼓吹,成帝咸和(326—334)中复分置。南朝宋、齐或设鼓吹监。梁、陈隶太常卿。北朝亦置,北齐隶太常寺,兼掌百戏。隋朝

  • 翰林御书院

    官署名。北宋置,隶翰林院,掌皇帝御制、御书及供奉笔札图籍之事。设勾当官三人,以内侍充任。其属有待诏、书艺等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罢,绍兴十六年(1146)复置。官署名。宋置,亦称翰林书艺局,属

  • 勋武前锋都将

    见“勋武前锋五职”。

  • 荆关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工部荆关之主官。掌关政。顺治元年(1644)设,一人。由各部院衙门司员中选派,带原品充任,每年一更代。康熙四年(1665)裁,税课交地方官管理。八年(1669)复设。乾隆四十六年(1781)

  • 郡军府中兵参军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掌军府直属之兵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载:“(赵)伦之见而赏之、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,伦之命伯符版为宁远中兵参军。竟陵蛮屡为寇,庆之为设规略,每击破之。”

  • 巡江工司

    海关 海事部巡工科洋员,地位在副巡工司之下。见“海事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