宰司
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宰相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蒋济传》:“位备宰司。”
市的等级之一。国民党政府于民国十九年(公元1928年)七月改特别市为院辖市。其时共有南京、上海、北平、天津、青岛、汉口六个院辖市。次年汉口市改隶湖北省政府。二十一年(公元1932年)议决西安为院辖
女官名。宋太宗时,于内省(后改尚书内省)置,以尚宫、大监充任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末刘备置,以刘璋子刘循为之。职掌不详。官名,东汉末年刘备置,以刘璋之子刘循为之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刘璋传》:“初,璋长子循妻,庞羲女也。先主定蜀,羲为左将军司马。璋时
宁东、宁西、宁南、宁北将军的合称。详见各条。
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每师帅四人,官阶为职同两司马,掌侍应杂务。
见“十光将军”。
官名。北周置,见“太子宫尹下大夫”。
官署名。即户部,唐高宗龙朔二年 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户部。
官名。即内府令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迹人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司迹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迹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