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太子宾客

太子宾客

官名。汉高祖欲易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迎商山四皓以定太子,始有宾客之名。晋惠帝元康元年(291),太子师傅通称为东宫宾客。唐高宗显庆元年(656),始置为官称,以于志宁等四人为之,正三品,掌侍从规谏、赞相礼仪,位望颇尊。唐中叶后,多用为罢退大臣加衔,并不实任其职。北宋前期,通常用为三品寄禄官。太宗至道元年(995)立太子,特旨置二员领本职,以他官兼任。真宗天禧四年(1020),又特置,命执政大臣兼任。南宋初不置,后或置或省。辽朝掌太子宾客院事。明洪武元年(1368),复命朝臣兼领,正三品,掌侍从、赞相、规谏太子,后渐为虚衔。十五年后更定左、右春坊官制,遂废。


官名。为太子官属,掌侍从规谏调护等。汉高帝时曾以四人为太子宾客,因上慢侮,四人逃往商山,称商山四皓;至高帝要废太子,吕后用张良计,使太子迎至,侍从太子,由是不废,武帝为太子立博望苑,使通宾客。晋惠帝选太保卫瓘息庭、司空陇西王泰息略、太子太傅杨济息毖、太子少师裴楷息宪、太子少傅华廙息恒五人与太子来往,称为东宫宾客。到唐朝,才正式定为官员,掌调护侍从规谏,凡太子有宾客之事则为上齿。宋、元、明沿置,多以他官兼任。见《通典·职官十二·太子宾客》、《续通典·职官十二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四上·太子宾客》、《宋史·职官二·东宫官·太子宾客》、《明史·职官一·太子太师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户主

    宫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。紫极、光兴二房并设,掌铨查六宫。一品。

  • 同签枢密院事

    官名。金朝枢密院置,一人,正四品,位签书枢密院事下。元成宗大德十年(1306)枢密院复置,三人,后定置二人,正四品。官名。金置,为枢密院长官之一,正四品,位在使、副使、签书之下。与上述长官共掌武备机密

  • 神木厂

    官署名。明朝工部营缮司所属五大厂之一。永乐(1403—1424)中置。掌存贮北京建造宫殿所剩木料。

  • 端尹府

    官署名。即詹事府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 (670) 复名詹事府。参见“詹事府”。官署名。唐有此官署。唐高宗龙朔二年改詹事府为端尹府,为太子官署,掌太子家事。其长官为端尹、少尹。《新唐书

  • 甸祝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甸祝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太祝下大夫属官,下设甸祝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,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二品,隶宣政院。设于世祖至元初年,原设府地点不详,至元六年(1269)迁到河州(今甘肃临夏),掌管朵思麻(脱思麻,今青海东部)地区军民政务。又称朵思麻宣慰司,简称吐蕃宣慰司。置宣慰

  • 卫所领运官

    官名。明代漕粮北运,由沿途各卫所官兵任领运官。清仿明制,于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八省设卫、所,卫置守备,所置千总,分统运军领运漕粮。清初以屯田分给卫军,罢其杂徭,专司领运。旋改

  • 左龙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,为左龙署次官。

  • 通事舍人院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南面官,属门下省。统辖管理通事舍人等事。

  • 黑稍将军

    武官名。《通典·职官十一》说:“后魏于栗䃅好持黑矟以自卫,刘裕遥见,题书与之曰:‘黑矟公麾下’。明帝因以授黑矟将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