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理寺监
官名。汉以来有廷尉监,北齐始称大理寺监,员额一人。隋沿置,其职掌为与大理寺正、大理寺评共同决正刑狱。唐以后废。参见“廷尉监”。
官名。汉以来有廷尉监,北齐始称大理寺监,员额一人。隋沿置,其职掌为与大理寺正、大理寺评共同决正刑狱。唐以后废。参见“廷尉监”。
官名,汉置,为辞曹长官,掌辞讼事。参看“辞曹”条。
官名。北魏时“内都坐大官”的异称。见赵万里《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》图版九九《元飏墓志》。
官署名,辽朝置,掌南北院监察。其官有:南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、总知中丞司事、南院左中丞、南院右中丞、同知中丞司事、南院侍御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一》。
官名。西晋王国属官。大国领兵千五百人,次国、小国领兵千人。南朝沿置。
大行治礼是大行令属官治礼郎的省称,掌斋祠傧赞九宾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商人杜吴杀莽,取其绶。校尉东海公宾就、故大行治礼,见吴问绶主所在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治礼郎四十七人。”注:“主斋祠傧赞九宾。
官名。北魏前期置,贾儁自秘书中散任此。
官名。亦作“大中大夫”。秦、西汉初位居诸大夫之首,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以后次于光禄大夫,秩比千石,无员额。侍从皇帝左右,掌顾问应对,参谋议政,奉诏出使,多以宠臣贵戚充任。名义上隶属郎中令(光禄勋)
官署名。隋朝光禄寺置,有令一员、丞二员、掌醢十员。唐朝沿置,令一员、丞二员,掌供醢醯之物: 鹿、兔、羊、鱼醢; 宗庙用葅以实豆,宾客、百官用醯酱以和羹; 又有主醢、酱匠、酢匠、豉匠、葅醯匠等属。宋初存
见“三部勾院”。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典祀中大夫掌次上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