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国务院

国务院

中央行政总机关,即中央政府。民国初置,由国务总理、各部总长组成,总理国家政务。


官署名。北洋政府时期设置,按照民国元年《临时约法》的规定,实行责任内阁制,以国务院和各部作为行政中枢,国务总理与各部总长同为国务员,以国务总理为行政首长,通过国务会议处理重要国务,对国会负责。《临时约法》第四十四条规定:“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”;第四十五条规定:“国务员对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、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,须副署之。”这两条规定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精神,即由国务员负实际政治责任,对参议院(或国会,下同)负其责任。因此,第三十四条规定大总统任命国务员要得到参议院的同意,第四十七条又规定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,大总统应免其职。这些规定都是使参议院能对国务员发挥控制作用,国务院对参议院负责的原则也能得到保证。国务院内部设秘书厅及法制、铨叙、印铸、统计四局;还有临时性机构如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,战时国际事务委员会、法权讨论委员会;直辖机关有全国水利局、币制局、国史馆、礼制处、侨工事务局(后改为侨务局)、经济调查局、税务处、航空署等。“新约法”时期废国务院,在总统府内设政事堂,总揽全国政务。民国五年(公元1916年)袁世凯死,黎元洪接任大总统,六月二十九日宣布恢复《临时约法》,复设国务院。民国十三年(公元1924年)十一月二十四日段祺瑞任临时执政,复废国务院,由临时执政兼为行政首长,直接指挥各部。次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段祺瑞被迫公布《修正临时政府制》,复设国务院,任命国务总理。但实权仍操在段祺瑞手中,此时的国务院与袁世凯时期的政事堂相差无几。院内组织除法制局于段祺瑞任临时执政时改为法制院未予变动外,其余秘书厅、铨叙局、印铸局、统计局均行恢复。北京军政府时期张作霖于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七月十二日公布《国务院官制》,国务员包括国务总理和各部总长,组成国务会议。国务总理对大元帅的命令均须副署;各部总长就关系所主管的部务连带副署。国务由国务会议议决执行,国务会议以国务总理为主席,因故不能出席时,得呈明大元帅由其他国务员代理。国务员均对大元帅负责,实际上已降为大元帅的属吏。院内组织设秘书厅和法制、铨叙、印铸、统计四局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荚库丞

    官名。南朝梁太仓令所属有荚库丞,掌管荚库事务。陈沿置。

  • 巷伯局常侍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巷伯局官。

  • 钧盾南园丞

    官名。东汉钩盾令的佐官有南园丞,掌管南园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本注:“南园在洛水南。”

  • 柱臣

    义即重臣,栋梁之臣。《后汉书·刘陶传》:“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,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赝,皆履正清平,贞高绝俗……斯实中兴之良佐,国家之柱臣也。”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废帝昏悖,猜畏柱臣。”

  • 霸朝

    指魏晋南北朝时期控制朝政、作称帝准备的权臣的官府。《北齐书·魏收传》: “(魏)季景、(魏)收初赴并,顿丘李庶者,故大司农谐之子也,以华辩见称,曾谓收日: ‘霜朝便有二魏。’”即指魏收等进入当时在晋阳

  • 酂人

    官名。同“筮人”。《周礼》春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参见“筮人”。

  • 媒曹属

    官名。见“公府媒曹”。

  • 屯千总

    官名。清朝土官名号之一。武职。四川省设有。正六品。管所辖之兵士,受地方武官约束。世袭,其承袭事隶兵部。详“土官”。武职土官名。清置,主管屯兵。四川省置十九人:绥靖屯属促浸河西一人,松潘厅属杂谷脑、乾保

  • 郡学博士

    学官名。北齐置,《北齐书·儒林传序》说:“齐制,诸郡并立学,置博士、助教授经。”北周州县均置博士,郡学似亦有博士,唯未见记载。

  • 京通十三仓场监督

    官名。清朝京、通十三仓之主官,隶属于总督仓场侍郎。顺治元年(1644)置。凡京仓十一: 禄米仓、南新仓、旧太仓、北新仓、富新仓、兴平仓、太平仓、储济仓、本裕仓、丰益仓、海运仓。通仓二: 中仓、西仓。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