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阙榜
宋朝吏部流内铨公布官缺的文榜。仁宗皇祐(1049—1053)中,吏部流内铨设阙亭,凡州县报官缺,即时出榜公布,称吏部阙榜。后部吏往往隐匿不宣,甚至公然论价卖给选人。
宋代吏部流内铨颁布官阙的文榜。皇祐年间,吏部流内铨设立阙亭,凡州县上报官阙,即出榜公布于阙亭,称为吏部阙榜。
宋朝吏部流内铨公布官缺的文榜。仁宗皇祐(1049—1053)中,吏部流内铨设阙亭,凡州县报官缺,即时出榜公布,称吏部阙榜。后部吏往往隐匿不宣,甚至公然论价卖给选人。
宋代吏部流内铨颁布官阙的文榜。皇祐年间,吏部流内铨设立阙亭,凡州县上报官阙,即出榜公布于阙亭,称为吏部阙榜。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四年(1114),改枢密直学士置,属侍从职。南宋高宗建炎二年(1128),复旧名。
官署名。辽朝设。北面官,统领契丹军。设详稳等职。
官署名。金末战时设立的机构。宣宗兴定五年(1221)设于河东南路怀州,以招集离散民众,受中京行枢密院节制。
官名。南朝梁置。《梁书· 王莹传》: “(王莹)俄迁尚书令、云麾将军,侍中如故。累进号左中权将军,给鼓吹一部。”参见“中权将军”。
教坊阶官名。金、元朝皆置。金二十五阶之第十五阶,秩正七品下。元十五阶第八阶,正六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教坊官,自从四品起,以下分为二十五阶。正七品下,称调音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,参看“教坊”条
唐朝御史大夫别称。《资治通鉴》卷244唐文宗太和六年十二月丁未“初,李宗闵与德裕有隙”条胡三省注: “唐制: 大朝会,御史大夫帅其属正百官之班序,迟明列于两观,故以为大门官。”唐朝称御史大夫为大门官。
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,主制造茶叶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,四帐都详稳司长官。
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下》: “以左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,与典农使者朱表、典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,核定户籍,劝课农桑。”
春秋战国诸侯大国的代称。地方百里,出车一千乘,称千乘大国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 “千乘之国”。朱熹注: “乘,车数,千乘之国,诸侯之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