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业字典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参将

参将

官名。明朝镇守地方之统兵官。位于总兵、副总兵之下,分守各路。无品级,无定员。② 清朝绿营军之将领,即“”之最高统兵官。位于副将之下。正三品。统理一营之军务。分属总督、巡抚、提督、总兵管辖。或专守一城,或与上级武官同守一城。又有为提督、巡抚总理营务者,称提标中军参将、抚标中军参将。水师中亦设。③清入关前之八旗世职。后金天命五年(明万历四十八年,1620),清太祖努尔哈赤改设八旗官置,太宗天聪八年(1634)改为甲喇(扎兰)章京。


官名。明朝镇守边远地区的军官有参将,地位次于总兵、副总兵,为总兵的属官。参将为提督统理营务的,称提标中军参将;为巡抚统理营务的,称抚标中军参将。清朝绿营兵的统兵官也有参将,掌管本营军务,地位次于副将,为正三品武官。明清两朝,漕运官所管辖的武官中也有参将,担任防守巡逻。清朝河道总督的辖官中也有参将,负责调遣河工、防汛守险等事务。参看《明史·职官志五》、《清朝文献通考·职官十一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臣监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魏书·尉拨传》:“(拨)迁晋昌镇将,绥怀边民,甚著声绩,入为知臣监。”

  • 特别行政区

    (1)北洋政府时期为扩大中国本部的范围,并加强对边区的统治,于本部十八省的西北两边设置四个特别行政区,即绥远、热河、察哈尔、川边。(2)国民党政府时期于省、市、县及设治局四种行政区划以外,或因外交关系

  • 宗室侍卫什长

    官名。清朝侍卫处之职官,顺治元年(1644)设,由宗室侍卫中遴选。初无定员,乾隆三十六年(1771)定员九人。掌理宗室侍卫事务。

  • 翰林院掌院学士

    官名。清朝翰林院长官。总领侍读学士以下翰林官,掌国史笔翰,备左右顾问。顺治元年(1644)设。汉一人,正三品,兼礼部侍郎衔。十五年,定为满、汉各一人。雍正八年(1370)升从二品。乾隆五十八年(179

  • 门下议史

    郡门下吏名。汉置于郡国,《隶释》六《北海相景君碑阴》有门下议史,似属议曹之类的散吏。参见“郡议曹掾、史”。

  • 太子左詹事

    参见“右詹事”。

  • 次傅

    少傅之别称。

  • 盐池总副监

    官名。隋朝盐池总监次官,视从七品。

  • 汉人省掾

    参见“省掾”。

  • 主爵曹郎中

    官名。北齐吏部尚书所属有主爵曹,“掌封爵等事”,以郎中一人为主官。见《隋书·百官志中》。